贝豪要“革”自己的命 面膜进入单层时代意味着什么?

C2CC精选null来源:C2CC传媒2016-09-30
贝豪要“革”自己的命 面膜进入单层时代意味着什么?

梁宏丽:我们不会停止研发的脚步。

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上,面膜使用率及普及率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面膜的认知度也随之增长。尽管如此,很多消费者却依然不能理解:为何面膜中会有一层珠光膜。

在面膜中,珠光膜扮演着什么角色?

2008年问世的“蚕丝面膜”,因其膜材轻薄隐形,而且吸水能力很强,一旦浸液以后,容易粘连在一起,分离很麻烦;即使分离,蚕丝膜也很容易拉大,眼眶和嘴的部位会变形,敷脸效果变差。而珠光膜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面膜布定型。

自己革自己的命

“面贴膜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其实就是单层的形式”贝豪集团总经理梁宏丽对面膜的发展脉络尤为清楚。在梁宏丽看来,消费者在敷贴面膜时其实并没有需要珠光膜的需求点。如果有仔细观察过她们敷面膜的习惯,就会发现即便是三层两层的面膜,他们在使用的时候,都是直接揭掉蓝膜和珠光膜,再把面膜敷在脸上。

但现在市面上许多面膜普遍都有珠光膜,而贝豪也是从蓝膜、珠光膜这种工艺下走过来的。梁宏丽及其研发人员发现,单单这一层珠光膜,不仅占据着高额的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梁宏丽如是说:“如果去掉这层珠光膜,一亿片的面膜就可以节省大概2000万的成本,就贝豪一家工厂一年也能减少1000吨的白色垃圾。”

如今,消费者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就算是用食品级的珠光膜,因为是一次性用品,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没有这层珠光膜,消费者说不定也会乐见其成。而除了珠光膜本身没有多大实质作用之外,其实,在面贴膜中增加珠光膜也容易增加皮肤的过敏机率,得不偿失。

“蓝膜和珠光膜只是给面膜定型与承托,于面膜本身而言,其实没有任何作用,高成本的同时还对环境无益。贝豪为面膜而生,我们一直做的事情,就是自己颠覆自己,自己革命自己。之前,我们把蓝膜扔掉换上珠光膜,这一次,也要把珠光膜撕掉,让面膜回归天然本色。”梁宏丽语气坚定。

如何打破常规?

一直以来,贝豪集团在面膜创新领域有着旗帜标杆的地位。因而,在寻找适合做单层面膜的膜材时,贝豪也耗费了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研发成本。“我们不会停止研发的脚步,只要有想法,就会去深挖!”梁宏丽说。

从第一代日本SE384第二代美国杜邦,面膜的材质不断在“瘦身”:从38克到34克,从三层到两层。虽然杜邦这种材质也具有轻、薄、透的特点,但没有珠光膜的承托,面膜还是会变形。因此,贝豪一直在寻找可以实现单层的材质。

带着明确的产品研发理念“去除珠光膜,面膜只做单层”,贝豪找到了拥有特殊的工艺的以色列SPUNTECH公司。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无数次的沟通交流,反复测试,终于成功研发出silkara丝可拉面膜布。这正是贝豪这些年所寻找的材质,轻薄隐形、柔软贴肤,又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只有28克,却做到不粘连,面膜完全可以做单层。“这样产品就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拥有更高的性价比,而且天然环保,消费者也乐于接受。”

引领单层面膜新风尚

如果说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蚕丝面膜因为材料本身太薄、不好定型以及工艺技术等限制因素,必须依靠蓝膜与珠光膜。随着第三代“蚕丝面膜”丝可拉的问世,面膜早已克服了容易粘连,不易展开的缺点。那么,面膜是不是该返璞归真,回到单层呢?梁宏丽表示,答案是肯定的。

整个市场的面膜销量还在增长,据电商以及跨境电商统计的数据来看,价格在20元/片及以上的面膜,今年比去年增长了28%,“这么高的增长量,是我没想到的,说明消费者对高品质面膜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消费者对好产品的定义,已经不再局限于产品的功效,更关注它是否天然环保。

梁宏丽表示:“我们相信单层会是未来的趋势,也呼吁行业共同行动。把珠光膜去除,既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又能减少白色污染,同时符合天然环保的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