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品牌依旧称霸洗发水市场

外资品牌依旧称霸洗发水市场

一向由外资品牌叱咤风云的护肤品、牙膏领域,而今,本土品牌正日益占据上风。但是,在洗发水及护发素领域却截然相反。

  C2CC中国化妆品网讯 一向由外资品牌叱咤风云的护肤品、牙膏领域,而今,本土品牌正日益占据上风。但是,在洗发水及护发素领域却截然相反。

  近日,贝恩咨询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联合推出了《2014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根据报告,外资品牌在洗发水市场中的份额将近80%,在护发素市场占比也超过50%。

  具体而言,巴黎欧莱雅、沙宣、清扬、多芬、海飞丝、丝蕴、施华蔻等外资品牌均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增长。其中巴黎欧莱雅、沙宣增长最为明显,增幅约0.9%。

  在洗护发最重要的销售渠道——KA卖场,外资品牌仍占据绝对垄断地位。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洗发护发品的销售统计,2013年洗发护发销售前十位的品牌依次是海飞丝、飘柔、潘婷、清扬、沙宣、力士、舒蕾、巴黎欧莱雅、多芬和蜂花,本土品牌仅蜂花上榜。

#page#

  在大型卖场中,外资洗护发巨头宝洁、联合利华、拜尔斯道夫子公司丝宝日化相较本土品牌的优势还在扩大。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地区副总经理徐万辉告诉记者,在甘肃华联系统的洗护发品类销售中,宝洁旗下海飞丝、飘柔、潘婷等品牌约占50%的份额,联合利华旗下清扬、多芬等品牌约占20%的份额,丝宝日化旗下舒蕾等品牌约占20%的份额,包括霸王、采乐、索芙特以及其他部分外资品牌的剩余市场仅占10%。由此可见,在甘肃华联系统,宝洁、联合利华、丝宝传统洗护发“三巨头”所占销售比例达90%,留给本土品牌的空间非常有限。

  对比宝洁、联合利华和丝宝日化,一度专注于专业发廊的欧莱雅集团和德国汉高进入中国大众洗护发市场较晚。不过欧莱雅旗下巴黎欧莱雅洗护发和汉高旗下施华蔻、丝蕴现已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和贝恩分析提供的调查数据,巴黎欧莱雅、施华蔻、丝蕴无论是渗透率还是市场份额都已有显著的增长,巴黎欧莱雅更是领衔市场份额增长榜单。

  2003年,资生堂水之密语作为最早的高端洗护发品牌进入消费者视线;2005年,德国汉高集团将旗下的施华蔻引进中国市场;2007年,资生堂再次发力,在中国市场推出高端洗护发品牌丝蓓绮;同年潘婷也推出高端臻质修护系列;2009年,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市场推出巴黎欧莱雅专业修护受损秀发系列,其渠道及价格定位也被视为剑指高端;2010年初,名为海飞丝丝源复活组合的海飞丝高端系列面市;2011年初,汉高继施华蔻后再次推出高端洗护发品牌丝蕴。

  从巴黎欧莱雅和施华蔻、丝蕴的快速崛起,可以看出高端洗护发市场的巨大潜力。实际上,在凯度消费者指数和贝恩分析提供的调查数据中,沙宣和海飞丝都获得了市场份额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海飞丝在市场渗透率(购买的家庭占比)下降的情况下,市场份额却得到了提升,这显然得益于其丝源复活高端洗护发系列的成功。

  资生堂、汉高、欧莱雅等加入竞争,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洗护发市场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在洗护发这个高度成熟和稳定的市场中,如果没有新的消费热点,增长将会乏力,而高端洗护发品牌之间的良性竞争将带来市场的“共荣共存”。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