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CC年度巨献:致我们终将到来的怒放——赢之悦

C2CC中国化妆品网专稿 品牌或因势而变,或因局而转,其震荡流转,于后必成三势:或逆流,或止步,或前行。陟罚臧否,不应苟同。
品牌运作,终其所倚,无外乎是摸索并掌握核心,以此将有形无魂的产品铸造成神行兼具的品牌,并将其可持续地顺延。因而前文所述之品牌,溃败之势者溃于不可持续,此应奉作警醒;变局逆转者逆于探索核心,此可假以思索。
倘若,品牌处顺势之余,仍能经久不衰,其核心要义必已具雏形。品牌此后的成功是率性而为的侥幸,亦或是时间沉淀的必然?品牌保持成功的奥秘在于核心基因,正是循着这一客观规律,才能在延续其固有趋势。这些品牌基因,正是被时间证明的,且其余品牌尚可借鉴的。
怒放之光与暗淡流火,不可同日而语。风雨飘摇而屹立不倒者,终将迎来怒放之光。
#page#
百雀羚:得益于传承 重生于创新
一个上世纪30年代的品牌,从品牌成立之初的风靡全国,到近20年的跨世纪沉默,再到如今中国草本护肤的耀世新生,百雀羚已从年轻偶像派成长为成熟实力派护肤明星。
2008年重塑品牌,改换渠道;2010年品牌快速成长;2012年销售额破18亿;而2013年,不管是“国礼效应”带来的国货复新潮,还是狂砸7000万的广告赞助,品牌的辉煌终于此刻绽放。
日化国货复兴热的背后是近年来老国货们集体遭遇了生存困局,而百雀羚的兴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为何百雀羚仅用了5年就重新焕发青春?终其所以,传承与创新,是为其崛起之根本。
一、定位的延续与升级:
曾经名噪一时的老国货百雀羚,虽仍有消费者未将其舍弃,但被挂上“老化”、“低价”等标签后,已逐渐被排挤到主流销售渠道之外。2000年,百雀羚开始改制,引入了产业资本及专业团队。2008年,按照草本护肤的产品理念,百雀羚研发了草本系列新品,一改土气的铁盒装,在价格或形象上重新“包装”,并启用明星莫文蔚代言“草本护肤”,自此品牌定位及顾客群定位更为凸显。
二、渠道的摒弃与创新
百雀羚放弃了日渐衰退的流通渠道,将资源集中在终端,大规模进军商超、化妆品专营店以及网络等渠道,迅速打开了局面。多渠道的运作模式使品牌提高了品牌覆盖度,从而使品牌在有效传播后形成了前后迥异的销量表现。
三、传播的崛起与突围
此前,营销乏力一直是百雀羚的软肋,但品牌要想确立品牌话语权,品质与营销必须两手抓,因此百雀羚也开始在宣传上实现自我创新。
“国礼效应”
3月25日,彭丽媛参观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时,将“百雀羚”护肤礼盒作为国礼之一赠与了非洲,一时间品牌再次火爆全国。“销量猛增、卖断货”,此类字眼频繁地现出在品牌相关新闻中,网上销量更为火爆,据统计,仅一款美手霜单月成交量就达1181件。其实百雀羚几年前就是国礼,但此前并未大肆宣传,此次经由“第一夫人”的手,让品牌着实火了一把。
除却品牌本身的爆炸式传播,“百雀羚现象”掀起的国货热,更为本土企业营造了千载难逢的营销机会,一批老国货纷纷推出新品新包装,佰草集、相宜本草等新国货也借机扩大市场。
#page#
豪掷7000万赞助《中国好声音》
随着信息时代的浸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被动营销逐渐被淘汰,百雀羚也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因此近年来开始在宣传上频繁发力:2010年9月,百雀羚开始在央视部分频道、各省卫视投放形象代言广告;2011年4月,以933万元夺得湖南卫视“快乐女声”广告套播标王;5月美博会,投入80多万建“百雀羚公馆”吸睛;7月,莫文蔚代言广告正式登陆湖南卫视,同时在央视、江苏、浙江卫视等电视台海量投放广告。乘胜追击,百雀羚拿出营销费用的30%进行广告投放,全年用于品牌推广的宣传、营销费用达1.5亿元。
在2013年卫视广告招标会上,百雀羚更以7000万元拿下《中国好声音》第二标王。通过《中国好声音》这个强势的营销平台,百雀羚持续提升了品牌形象,成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天然不刺激”的品牌定位,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据了解,好声音播出期间及后一小时内,百雀羚天猫旗舰店成交率较平时大幅攀升,甚至有网友因收看好声音而专门关注了百雀羚电商平台。
四、品牌表现:
产品的升级,加之高密度的广告投放,使百雀羚从过去的每年仅20%左右的增长率,达到年增速50-70%。2010年,百雀羚全国销售回款近6亿元,2011年的全年销售总额达8亿,2012年仅新草本护肤品系列便贡献了近13亿元销售额。而在今年的天猫商城双11活动中,百雀羚新品手霜当天销售额就达600多万元。而2014年,百雀羚又以1.53亿重金续约“好声音”,品牌复兴的决心可见一斑。
C2CC简评:
一个老品牌的复兴,需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市场化运作,赋予其新的活力。百雀羚形象定位、渠道布局和品牌传播的有效升级,是其复兴成功的关键。而它的成功让人们看到,本土品牌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取得主动权,并开始挤压国际品牌的市场空间。
#page#
伊贝诗:强在布局 赢在细节
2007年5月,伊贝诗在上海美博会亮相,以“海洋科技,纯净护肤”的品牌定位擎起了深海护肤的大旗。2013年,伊贝诗品牌全新升级,细化定位“深海植物护肤”,主打保湿功效。伊贝诗品牌董事总经理阳猛在品牌升级大会上表示:“6年来,对品牌定位的坚持、精心塑造和培养,伊贝诗的蓝色海洋风格深入人心,成为化妆品市场海洋护肤品类出色的代表。”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伊贝诗独善其身,一步步夯实基础。执着于细节管理与详密布局是他们得以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品牌细节雕琢的细致程度,决定了品牌形象与品牌印象的优劣,循序渐进的品牌发展路程,亦使品牌根基坚固,不惧竞争压力。
细节一:品牌定位更精准 保湿大品类市场巨大
从“海洋护肤”到“深海植物护肤”,伊贝诗的品牌定位更精准,有个性和差异化。补水市场已有成熟品牌占据,伊贝诗聚焦保湿,玩了个巧妙的切割。细细研究伊贝诗的产品线,每个系列都有非常明确的卖点和针对性,而且都和“海洋”、“保湿补水”相关。11月品牌升级大会上,伊贝诗发布的产品策略提出针对专营店渠道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将主流产品价格锁定80——130元价位区间。在研发生产上具有中韩合资背景的伊贝诗,在产品方面将具有极高的竞争优势。
细节二:产品形象设计细致入微。
伊贝诗11月发布的全新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蓝白相间,海天一线的视觉表达,产品包装不论是色调还是线条都紧紧围绕着伊贝诗深海植物护肤的定位,广告语也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要保湿,伊贝诗。从产品、视觉、传播上,不仅加深了消费者对深海植物护肤定位的理解,同时也强调了保湿的主要诉求,一举多得。
她雅(贸易)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安华坦言,未来精细化管理定是必然趋势,伊贝诗的成功与巨细靡遗的细节管理是分不开的。乌鲁木齐市满意美容美发化妆品公司总经理金涛更表示,比起爆发式的增长,稳步提升才是伊贝诗的发展特色。
详密布局是品牌的一盏明灯,照亮未来发展之路。纵观伊贝诗的发展历程,其布局可谓步步精心。
#page#
布局一:发展计划循序渐进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伊贝诗有了高速增长,网点遍布全国每一省市。2013年伊贝诗开启第二个五年计划,随着产品线升级、大广告投入,品牌亦从渠道品牌向消费者品牌的转变,当前品牌力已稳步提升。在2014年,伊贝诗将确定三大目标。第一,产品聚焦,打造超级明星产品:保湿水,明年将实现一百万只的销售,零售实现一个亿。伊贝诗的英雄明星产品防晒系列,在2014年将实现六十万销量突破,打造出两个明星品类。在渠道上,伊贝诗在2014年将培养和扶持一百家百万店客户,在促销、运营、零售规划等等方面提供支持。在推广上,将伊贝诗保湿节作为标志性的节庆传播活动举办,并选定100个城市进行大型路演。
布局二:推动零售业态,助力品牌成长
在11月的品牌升级发布会上,进门处的伊贝诗携手知名店铺专家、零售专家打造的化妆概念店格外引人注目。也为到场参会的代理商及零售店主们带来了不小的启发。以渠道建设作为二五计划主心骨,2013年伊贝诗的发展立足于渠道的发展。据了解,仙迪集团建立了专业零售研究部门,五个空间设计师,专门的零售研究专家,都将为伊贝诗合作伙伴们提供思路和变化而不断努力,希望能在合理的空间规划、视觉表现上给予零售店主们思考和方向。
在会员管理上,伊贝诗目前有55万注册会员,有3000多家零售店在正常使用伊贝诗会员管理系统,未来,伊贝诗也将继续升级与优化,以达到真正帮助终端做好会员管理的目的。
C2CC简评:
伊贝诗在细节和布局上的把握,使品牌的发展步伐坚定稳健。随着买方市场的日渐明晰,伊贝诗对于品牌建设的细致雕琢,与帮助终端成长的决策,无一不是促进品牌口碑传播,建立消费者基础的利器。
#page#
美肤宝:打造国际范走向世界
从1999年成立至今,美肤宝已走过了整整14年,曾在护肤品行业中取得的成就已无需一一赘述。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2012年的美肤宝防晒霜仍能保持全国销量第一,环亚公司也保持着20%的增长效益。而2013年对于美肤宝来说,可谓其风光前行的一年,简单的来说,美肤宝变得更时尚范了!
究其时尚范的根源,是身后环亚集团开始将旗下的品牌铸上尖矛,指向了国际市场。
时尚一:国际范的终端
2013年,美肤宝在日化线、专业线和商超百货线各渠道强化了“体验营销”模式的推广发展:在百货渠道打造店中店体验中心模式,在专卖店打造“独立品牌体验店+店中店”双模式,以强化顾客体验试用,提升品牌销售力,并重点打造品牌终端形象,以万店连锁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另外,美肤宝还将投入巨资,启动M3会员营运服务系统,以手机移动应用为桥梁建立起消费者与品牌的联系。终端店是直接与消费者对话的场所,因此终端形象的良好建设将有效助力品牌的良性运营。
#page#
时尚二:中韩合资,打造国际范
2013年9月3日,环亚集团宣布与韩国最大娱乐公司YG Entertainment company、COSON两家上市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创办国际性化妆品品牌。环亚集团旗下品牌美肤宝和法兰琳卡在中国化妆品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及品牌影响力,依托自身优秀的市场开拓能力、研发实力及生产能力,再借力韩国YG的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从品牌营销角度突围,又凭借COSON雄厚且具前瞻性的研发力量,从品牌研发角度突围,环亚集团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为品牌走向国际夯实基础。
时尚三:与国际衔接的市场
据了解,环亚集团目前已成立国际贸易部门,专门针对国际市场进行运营。公司将对现有的品牌进行资源整合,未来美肤宝“新汉方”系列产品将被推向国际市场,正式进军全球市场。而除了对内地市场的持续新产品的输出外,集团还将物色国际优秀品牌对内地市场持续输入,以使自身资源发挥效益最大化。
对于品牌的国际化定位,美肤宝品牌总经理丁庆红表示,美肤宝将着力于完善产品体系、提升营销策略、稳健团队建设和强化广告力度,用产品说话,以服务取胜。
C2CC简评: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直是本土品牌的目标。品牌要想在国际市场华丽站定,需开发其独特创意主题,并在化妆品市场能够得到客观认可。美肤宝通过汉方美肤的深耕,联合行业强者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营销和研发各方面联合突围,使品牌的国际化道路在2013年越拓越宽。
#page#
自然堂:上得天宫 下得珠峰
放眼国内护肤品市场,前三强虽仍由外资品牌3O(玉兰油Olay 、巴黎欧莱雅、欧珀莱)占据,但本土品牌新三强自然堂、佰草集、相宜本草的崛起之势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其中,自然堂跃居国内护肤品品牌第四,其成功之道发人深省。
毋庸置疑,自然堂开辟了专营店运作模式的标准定制,成为“专营店第一品牌”,渠道的成功过多地去提及就有点老生常谈了,当前的自然堂有着更为鲜亮、更为差异的成功基因——科研。据了解,伽蓝集团规划将年收入的3%以上投入研发,立足于本土化的优势,以前瞻性视角投入研发。
一、科技重塑自然美肤力量
自然科技有效融合
作为伽蓝集团旗下的品牌之一,自然堂将自然成分和先进科技的有效融合,例如结合尖端护肤科技,将喜马拉雅冰川水以科技注入,打造自然堂冰川水系列,使品牌凭借高品质和服务,俘获了众多消费者。
这里不排除炒作的嫌疑,但从冰川水新品发布现场的几个实验来看,无论是活性实验还是渗透表现,冰川水系列都有上佳表现——科技最终还是要具体的表现来证明。
#page#
二、科研倡导可持续性研究
“3D皮肤细胞模型”
JALA伽蓝集团采用中国人皮肤细胞构建含有表皮、真皮和真皮连接处的完整结构的皮肤组织模型,欲将其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的原料和产品配方的作用机理、功能性和安全性研究,因此投入了超过500万元至该3D皮肤模型研究项目。
2013年10月15日,伽蓝集团邀请了中法两国的科研专家,在研发中心举行了3D皮肤细胞模型技术鉴定会,经专家组认证,JALA伽蓝集团已拥有构建3D皮肤细胞模型的自主研发能力,在化妆品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护肤品进入航天科技时代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与天宫一号对接,伽蓝集团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合作伙伴,首次通过“神十”搭载生物护肤科学研究项目进入太空,并进行了在轨科学研究。航空搭载的工程化酵母菌,是研究动物、植物和真菌细胞生物学功能特性的最好模型,它在空间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重粒子、交变磁场等特殊环境中或可实现基金突变,而突变后的科研成果将可广泛用于科学研制,例如可研制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美白、抗皱、延缓衰老、增加水润和弹性、收缩毛孔、增强肌肤免疫力等功能的护肤品。
三、科学验证把控高品质
“60种科学验证”
在品牌科研背景的建设之外,伽蓝对每一款产品的筛选都十分严格,从原料选择开始,至少经过60种安全性、功效性验证。例如通过氙灯耐气候试验箱、高低温交变箱等精密仪器,模拟不同地区的天气环境变化、运输条件,针对即将上市产品进行短则2个礼拜长则3个月的测试,通过产品才具备上市条件。精密科学的检测仪器,加之出奇严格的科学验证法,保证了旗下自然堂产品的高品质,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高品质。
C2CC简评:
在部分化妆品品牌忙着炒作概念“圈钱”时,伽蓝集团却在切实地关注研发,使自然堂品牌更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另外,3D皮肤细胞模型通过模拟中国人的皮肤特征,切实地迎合了消费者关心的安全性、功效性、稳定性要求,它不仅使避免了动物实验,更使功效检测从离体转为在体检测,对未来的皮肤研究领域有着可持续的重大意义。
#page#
小品类:当蓝海遇上长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竞争,品牌时代已然渐渐被品类时代所取代,曾经的蓝海已开始绽放光芒。化妆品市场渠道不断成熟,市场细分伴随而来的是品类的细分,抓住品类趋势就能抓住市场趋势,因而品类之争在近年来也愈演愈烈。
而由于关注成本的大大降低,在行业渠道丰富的品类中,大众品类的出现频次极高,假设某品牌有所动作,很容易便被其他知名度更大的品牌更大的动作所所掩盖,就像今年年末风靡一时的“汪峰效应”。反倒是作为“补充品类”的小众品类,凭借其差异化的品类特征,一旦集中布点聚焦发力,便很容易进入人们的视野,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甚至可匹敌大众品类。
高端洗护篇:
随着水之密语、施华蔻、丝蓓绮等国际品牌的进入,国内高端洗护市场的帷幕也已拉开,这一潜力市场同样汇集了众多国内品牌分食,包括优妮、所望、仕华露、阿道夫、海瑟薇、迪诺等。2013年,国内高端洗护正式开始显山露水了。
据调查显示,在日渐升温的高端洗护品类中,资生堂水之密语品牌最终夺魁,而本土品牌优妮紧随其后,成为国内高端洗护之翘楚,排名第三、第四的分别为国际品牌施华蔻、丝蓓绮品牌。可见,本土品牌也已具备与国际品牌抗衡的能力,优妮经过六年的市场沉淀,当前销售总额已达6000万。
事实上从品质角度而言,国内高端洗护品牌并非就落后于国际品牌,但在渠道运作上,国际品牌基于其强大企业背景,往往以多渠道模式广泛“撒网”。就专营店渠道而言,它们提供给渠道商的利润相对微薄,使品牌推广遭遇“桎梏”。而优妮则打破了高端洗护的高价格门槛,加强对此渠道的切入,有效提高了中岛坪效,弥补了终端店品类缺陷。营销上,优妮聘请凤凰传奇为品牌代言人,有效增强了品牌的知名度,未来还将在央视3套密集投放广告。通过品牌化发展和广告营销,优妮拉大了与国内其他洗护产品的距离,使本土高端洗护市场逐渐升温。据了解,9月17日,在洛阳色彩新都汇广场店,优妮品牌连续6天内场单店日销售均超3000元,远超普通护肤品牌的销售量,其中回头客众多。
专家预计,2014年-2015年间,高端洗护将呈爆发增长趋势,市场份额增长率将达至20%—30%,高端洗护这一蓝海似乎要开始沸腾了。
#page#
男士护肤篇:
1998年,日本花王旗下的碧柔洗面奶开启了中国男士护肤品市场,其后欧莱雅、宝洁、妮维雅、资生堂、娇韵诗也相继进入该市场。外资品牌的频繁进入让中国男士护肤品市场硝烟弥漫,不过也更显著地突出了男性护肤品的市场潜力。
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培育,男性消费者护肤意识已逐渐增强。调查发现:有7%的男士承认,花费大量时间保养面部已经是家常便饭。此外,有7%的男士使用眼霜和凝胶,6%的男士做面膜,还有8%的男士使用抗衰老产品。过去5年,男士护肤品增长了20%,该品类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认可。
在此需求背景下,国有男性护肤品品牌也随之展露头角,得到了更多的渠道商关注。例如2013年12月12日,众电商线上激战正酣时,男士护肤品牌波斯顿高调宣布正式上架屈臣氏,让人们对男生护肤品市场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另外,分销渠道日益增加,也给男士护肤品带来了更多机会。
另外,男士护肤在动销上也开始频繁发力,例如男性主义展开了男女联动销售,以第一阶段的“爱相守”活动为例,活动联合了众多一线女性护肤品牌联合动销,摆脱了男士护肤品动销乏力的困局:在山东菏泽济南炫姿的“德信氏”店,活动一周销售业绩达11万,另一家“老来乐”店5天内销售9万元,单天销量高达1.8万元。
尽管男士护肤品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品类发展依旧不够均衡,特别在中高端市场远未成熟。同时,男士对护肤接受程度依旧有限,据资料表明,只有19%的男士承认,只有在脸上出了问题以后才会护肤,男士护肤潜力还有待挖掘。
脱毛品类篇:
据市场观察发现,化妆品品类层出不穷,市场亦越来越细分化,脱毛小品类已成为夏季的热销品类,成为许多经销商眼中的潜力品类。
脱毛品类在国外市场早已成熟,但中国脱毛品类市场容量还小,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培育期,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使这个极具潜力的蓝海品类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在脱毛市场中,薇婷、玛贝拉、诗瑞、蕾沃斯、诗碧、诗妃、贞采源医学脱毛等品牌一直在引领脱毛市场潮流,成为许多后起之秀的崇拜对象。
而相比于外国市场的多年沉积与发展,中国本土脱毛市场正有迎头赶上之势,例如近年来表现不菲的玛贝拉,从单一产品到系列开发,从单一品类到综合发展,从品牌引进到自主生产,从边缘到主流,通过多品牌战略及研发创新,成为了中国脱毛行业的标杆。近来公司又不惜斥资打造脱毛新贵“玛贝尔”,聘请国际名模代言,斥巨资在央视及全国各大卫视投放广告,成为本土脱毛品牌在电视大手笔投放广告的第一人。
2013年,脱毛企业纷纷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抢占“小而爽”脱毛市场这块“蛋糕”。在渠道数量拓展较量前提下,为了实现“小品类,大坪效”目标,众脱毛品牌开始与护肤品一样做终端形象,采用BA导购,强营销队伍的培训与管理,开展促销推广,展开免费试用与体验服务,以实现营销渠道自控力和辐射力、营销力、盈利力。
而作为“季节性”的脱毛产品,与防晒、沐浴一样,各大企业之间在夏季里的较量更是达到了巅峰对决的状态。
#page#
口腔护理篇:
近年来,消费者对个人护理、个人形象维护的要求有很大的改观,这样的改观使得口腔护理这个新的品类得以迅猛发展。当前国内整体个人护理品类总体增长率放缓,但若将个人护理细分为各个子品类来看,口腔护理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子品类,增长率是近整体平均水平的2倍,达到17%,成为个人护理品类的驱动引擎。
近几年,众多日化药企进军口腔护理领域,如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等,包括今年6月独一味也高调宣布生产牙膏。各大厂商在迎合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也都不断地推出自己的高价位口腔护理产品,如宝洁的“闪耀炫白系列”和“全效7系列”,高露洁的“光感•白”和舒适达的抗敏感系列,口腔护理市场呈现一派蓬勃。
在市场大环境的发展下,一批厂商开始重新定义口腔护理的概念,例如舒客提出“美容级”口腔护理概念,这样的概念不仅仅突出了自身品牌的特点与价值,还顺势的迎合了新一代消费群更高的口腔护理需求,并针对不同用户定制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案,匹配不同的产品组合,使消费者口腔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
厂商们的倾情配合更印证了口腔护理品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如何很能在这片品类“蓝海”中获得成功,将是所有日化企业将要思索的。
C2CC简评:
2013年被称为“品类元年”,小品类大放异彩。小品类的细分建立于消费需求的细分,其现实市场起初较小,但潜在势能极大,基于膏霜类常规品牌的市场排位基本稳定,小品类逐渐成为化妆品企业进驻终端的最佳切入点。
小品类特点鲜明,易于辨识,但企业更需深入把握顾客的细分需求,集中于一点创新顾客价值,从而建立绝对优势。事实上,品类大小是相对的、动态的,随着小品类的井喷,市场的扩大,它或将成为又一大品类。
百雀羚的传承创新,伊贝诗的细节布局,美肤宝的国际化升级,自然堂的科研支持,小品类的大势所趋,品牌千千万,成功必然也各有千秋。而以上品牌通过各方面的延续和创新,使其一直稳步增长,而这种持续性的成长正是最难能可贵的,“赢之悦”的宗旨就是要挖掘其核心。总体而言,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把准消费趋势,做好自我提升。前者需要企业管理者具备独到的市场眼光,精准了解消费者之所想,据此制定落地式的营销计划;后者需要企业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详实把控内部科研力量,实现产品品质和形象的升级。
古语有云:凡事太尽,缘份誓必早尽——满招损;谦受益也!探秘品牌的成功基因,无非是为了使其他品牌习他人之所长,以己之势加以模仿和借鉴。当然,世间万物包罗万象,凡事必有阴阳两面,择其优而学,则其劣而勉。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0条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