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妆科技史连载十四:清代美容化妆术

中国美妆科技史连载十四:清代美容化妆术

  清朝是由中国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清代美容化妆之术一部分汇萃于宫廷,一部分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的小作坊,其标志是大量的美容用品和药剂不断出现。

  清朝的保健美容主要在宫廷中得到较大发展。清朝宫廷对美容术、美容方药的运用极为讲究,乾隆皇帝甚至亲自过问美容品之事,晚清的慈禧太后更为重视美容。在遗留至今的清朝宫廷医案中,有很多慈禧和光绪的保健美容医方,从内服的延年益寿驻颜方到外用的美肤美发方,俯拾皆是。慈禧年过70,面部和身体的肌肤仍保持白嫩,双手细腻滑润,皱纹仅略显,头发油亮有弹性,这不能不归功于御医们对她施行的中医美容术。

  在清代皇宫,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宫廷“贵人”,使用来之各种香药、花瓣莲蕾、排草、广零、檀香、用添加天然皂角的香皂等中草药配制,美容玉面、防治脱发、沐浴、洁面,除洗涤污垢治疗效果外尚有留存浓烈芳香。

  乾隆时官修的《医宗金鉴》简明易懂,历来是一部医学入门书,对中医美容的普及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书中所辑的玉容散、颠倒散、水晶膏、枇杞清肺饮等,为众多中医美容工作者所沿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清朝的外科亦有一定的成就,当时较有影响的外科专著如《外科大成》、《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等,均对损美性病证有所论述。如顾世澄把前人关于修补缺唇的手术加以改进并记于《疡医大全》中,其所记录的方法较前代文献为详。


#page#

  清代出现了玉棍滚脸的初级按摩美容方法,可见当时已有了药物护肤和按摩护肤的美容手段。此时,宫廷美女为保持和增加美貌程度而使用的宫廷医药美容方法已形成系列化,出现了可内服外用的美容配方、美容药膳等。此外,按摩、针灸、热熨、冷冻、磨砂等美容方法也已十分流行。

  清朝时期剃头挑子就是理发匠的觅食工具,剃头匠人挑着挑子,手里拿着「唤头」,走几步就拨响「唤头」。挑子的一头是挑着背皮,磨剃刀用的挂着毛巾,下面有一个铜盆,盆的底下有一个小碳炉,是温水洗头之用。一头是坐,里面的抽屉是装剃头刀,肥皂之类的用品。

  清代剃头的本属整容行,故这行的师傅除掌握梳头、打辫子、剃发、染发、刮脸、掏耳朵等技艺外,还有推拿、按摩、正骨等医术方面的专长。清代《北京民间风俗百图》中绘有一幅《剃头棚放睡图》就能充分的说明这点。


剃头棚放睡图#page#

  东南沿海的美容化妆品小作坊,在唐、宋、元、明时代就已存在,但到了清代规模不断扩大。清朝道光十年(1830年)谢馥春香粉铺开始生产和销售天然提取的化妆品,“谢馥春”生产的香佩、香囊和宫粉,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银质奖章,可见当时我国化妆品工业已具较高的水平。此外,在清朝民间,描眉、搽胭脂、染发等美容化妆的水平也比较高。

  在清朝乾隆年间,“滩头香粉纸” 在当地则称之为“白泥”。这种“白泥”富含几十余种矿物质,在人的皮肤具有理疗作用,且具有神奇的美容护肤功效。清光绪年间(1875-1909),以独有白泥为原料生产的香粉纸颇受妇女欢迎。曾作贡品上贡朝廷深得慈禧太后喜爱,故此泥被称为“御泥”。

  由于我国长期在封建势力统治下,美妆科技十分落后,化妆品生产一直处于家庭小作坊状态。直到十九世纪初期,辽宁、上海、云南和四川才开始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膏的小化妆品厂,化妆品的花色品种虽有变迁,但种类仍很少。鸦片战争后,外国化妆品开始流入中国市场。

  英国始发的工业革命后,由于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发展,也为近代化妆品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鸦片战争使清朝由闭关自守的封建王国变成世界环视的待拓市场,在列强入侵的同时引入了近代美容化妆品工业。

  记者手记:中国美妆科技发展历程展示从古至今中国美妆科技的发展资料、从科技进步角度吸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容化妆驻颜养生经验,挖掘中国独特的具有历史内涵的美妆科技宝库。更多精彩请点击《C2CC中国美妆科技发展史连载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