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美妆行业年度焦点(二):霸王现象

关键字:霸王 二恶烷 致癌 有毒
解 读:2010年霸王集团旗下产品被媒体曝光含有毒物质——二恶烷。事件发生后,一系列品牌被曝“行业潜规则”:章光101含禁用的“米诺地尔”、珍珠粉事件、“香水有毒”……纷纷给化妆品蒙上一层“灰”,媒体曝光、企业危机公关、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成为了这一年中日化行业独有的“现象”。
上榜理由:2010年,要说行业内最轰动负面的新闻,属霸王的“致癌风波”无疑,我们称之为“霸王现象”,是因为他具有典型性,而其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中国的日化行业为何会接连发生类似的现象?它将给行业带来摧毁式的恶性循环,是监管不力,还是法律缺失?是依靠行业自律、媒体监督,还是增强企业意识?消费者对本土品牌产生的“信任危机”,将考验着整个行业, 而非某一个企业。我们希望的是,霸王现象敲响的不是丧钟,而是行业挽救的鸣声。
关注指数:★★★★★
【C2CC中国化妆品网专稿 记者:钱小希】
霸王事件回顾
2010年7月30日,港媒《壹周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霸王旗下中草药洗发露、首乌黑亮洗发露以及追风中草药洗发水被查含有被美国列为致癌物质的“二恶烷”。消息一出,立刻引来媒体和消费者的强烈关注,霸王致癌事件成为了今年夏天最热的“行业事件”,几天之内,霸王40亿市值瞬间蒸发,霸王一时间也被推至风口浪尖。有“铁娘子”之称的万玉华也不禁在镜头前落下了眼泪。
但是,她在此之前所说的,“霸王洗发水中的二恶烷含量,对人体是无害的,几乎所有洗涤产品中都有。”却有意无意间将整个日化行业卷入到这场“二恶烷”的风波之中。消费者一时间全都陷入了“二恶烷”的恐慌之中,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完全被激发,对企业的不信任度直线上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霸王事件也为国内的日化企业好好上了一课。12月,霸王集团发出的盈利预警公告,预计2010年7月至10月期间营业额同比约下降31%,全年业绩较去年有较大幅度下滑。
然而,霸王的“二恶烷”事件似乎并没有给国内日化行业带来太多震撼,相反却似乎还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二恶烷风波”初告平息之后,章光101的“米诺地尔事件”粉墨登场;8月,韩国SKINFOOD品牌的化妆品在香港被爆含有致癌物质“苯”;9月,贝壳粉冒充珍珠粉事件接过了“接力棒”;10月,“香水有毒”也耐不住寂寞(10月15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在抽查中的国内个人洗护用品、化妆品及香水等产品中均有相当比例的产品被检出含有一种叫邻苯二甲酸酯的物质,其中香水检出率达92.3%)。
霸王现象思考
从整起事件来看,霸王洗发水含有对人体有害的“二恶烷”是既定事实,但对于其含量到底为多少、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等问题,国家却没有出台统一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这也就造成了各方对此事有理有据的口水战。
同时,本次事件折射出的一个行业问题:很多国内日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定位的偏离,以追求利润为先,把对消费者、对社会的责任放于脑后,钻质量标准缺失的空子大打“擦边球”。对比欧美国家,早在70年代初,美国就对这个物质很关注,并进行了追踪。调查来显示,一般在79个PPM会含有,经过反复调查,美国认定,在20PPM以内对人体没有伤害。另外,在澳大利亚,日用品中除了食品和药品之外,30个PPM之内对人体是没有任何伤害的,一般的水平要控制在100个PPM之下。即如此,我们国家也应该做好相应检测,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出国内限定标准。
另一方面,这也需要国内企业的自律。如果企业重视产品品质,重视自我提升,考虑长远效益和道德判断,即使没有国家颁布的既定标准,即使没有消费者和媒体的监督,类似的危机也是能够避免的。成长和责任的关系实际上是霸王现象话题的背景延伸思考。
弥补了这些不足和缺失,相信中国的日化行业能够健康、稳固的发展。民族品牌在全球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大。我们在期盼本土品牌创造出更大的辉煌的同时,也期盼相关部门给予本土品牌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7月30日,据港媒《壹周刊》报道,霸王旗下中草药洗发露、首乌黑亮洗发露以及追风中草药洗发水,经过香港公证所化验后,均含有被美国列为致癌物质二恶烷。消息一出,立刻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霸王致癌事件成为了今年夏天最热的“行业事件”。此后,霸王几天内股市蒸发40亿,被药监局通报并进行相关查处,霸王集团快速展开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包括产品送检第三方,召开新闻发布会,铁娘子万玉华当场落泪斥责“在中国做企业为什么这么难”,1个半月后获得官方支持的授予“中药世家”的称号……
其中,霸王集团董事长万玉华在接受《壹周刊》采访时强调说,“霸王洗发水中的二恶烷含量,对人体是无害的,几乎所有洗涤产品中都有”。这样的表态,无疑将整个日化行业都卷入了风波之中。经各大媒体报道,消费者处于二恶烷的恐慌之中。同时,媒体更多关注的是二恶烷的标准限定含量,国家相关部门的态度,包括消费者对该事件的反馈。而给予霸王最大的打击是,消费者对此产生的不信任,带来的销售业绩和股市均下滑。
其中一大后果是,霸王集团12月发出的盈利预警公告,预计2010年7月至10月期间营业额同比约下降31%,全年业绩较去年有较大幅度下滑,销售不利的主要原因是受二恶烷事件影响。其中,新品拓展并不给力,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当期追风品牌收入为1.87亿元,本草堂、雪美人、丽涛等总计也才5000万元。可以说,这一事件让霸王风光不再。
其他现象回顾
章光101含禁用的“米诺地尔”
霸王的“二恶烷风波”初告平息之后,作为美国FDA批准的外用生发产品,标榜100%中草药护理的章光101中又检出未列明的西药成分米诺地尔,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下架。新加坡卫生局指出,米诺地尔作为受管制西药,必须在医生或药剂师指示下才能使用。如果使用不当会出现皮肤痕痒、红斑,甚至是严重脱发。
珍珠粉导致结石
9月19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露行业黑幕。在浙江诸暨,贝壳被加工厂大量回收,经过漂白磨成粉后,几元钱一公斤的贝壳摇身一变,成了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公斤的所谓珍珠粉。在海水珍珠粉的集散地广西北海市,泰康珍珠制品厂使用一些珍珠母的贝壳加工粉末,并称之为“珍珠层粉”。此外,记者还发现,不少珍珠粉凭借“纳米”的噱头身价倍增,最高能卖到几千元一公斤,而实际上,完全符合纳米标准尺度的珍珠粉很难做到大批量生产,市场上销售的所谓的纳米珍珠粉不过是用来炒作的噱头,假如使用这些经过处理的贝壳粉,根本起不到任何美容的作用,反而还可能会导致结石 。
香水有毒
10月15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在抽查中的国内个人洗护用品、化妆品及香水等产品中均有相当比例的产品被检出含有一种叫邻苯二甲酸酯的物质,其中香水检出率达92.3%。邻苯二甲酸酯在国外已屡被质疑,矛头直指其可能对人体生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指甲油致癌
近日,香港消委会对市场上的指甲油进行抽检,发现4款产品中含有致癌物质“苯”。 这4款含苯的产品全部为进口化妆品,分别是SKINFOOD的JojobaPureNail(色号:PK004)及底油MilkCreamyNailBaseCoat、牌子为BNCmanicure的vitaminSUPERNAILHARDEN-ER以及牌子Volili的846。另外,其中一个样本还同时发现有毒甲醇,含量达41000ppm,超出内地标准上限(2000ppm)接近20倍。根据《中国化妆品管理条例》规定,致癌物质苯是不可用作化妆品的原料。香港消委会表示,“苯”会影响中枢神经及刺激皮肤。
由霸王引发的危机公关的思考
屡屡犯禁的日化行业,在出现某些质量问题时,最先考虑到处理的方法,不是控制住问题扩大化,通过广告调整,减少、封杀后续报道传播,甚至得寸进尺地要求正面报道;就是加强企业的传播诉求表达;或者“玩文字”游戏,如鱼得水般的钻着法律法规的空子;甚至于依靠关系,请相关权威部门出面掩饰真相,反复掩盖问题的存在,试图蒙骗消费者等。危机频发正一步步成为企业生存、发展最大的杀手,但大多数日化企业却忘记了危机公关的主角实质上是消费者。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0条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