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美容”骗局刚破又换地下美容“兴风作浪”

“干细胞美容”骗局刚破又换地下美容“兴风作浪”

  这本是业界人士引以为傲的一组数据。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美容院和发廊约有200万多家,而美容化妆品专门店、专卖店、商场及百货公司等,则超过8000间,全国相关从业人员数应在1700万之上--“仅广东一省,就有超过200多万人的从业人员、20万余家美容美发店。这个市场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大。”广东省美容化妆品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但很快,“金丝事件”、“奥美定风波”和“干细胞美容”事件的相继曝光,将这位负责人的行业自豪感撞击得荡然无存。

  事实上,这并非美容业首次遭受质疑。200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美容美发协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一项统计,称近10年来,我国发生的各类美容毁容案件高达20万起,近3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甚至不乏严重致死人命事件。
  此言一出,其时年产值已超过1600亿元,一度号称“朝阳行业”且被寄予厚望的美容业旋即陷入舆论重压。

  不想,尚未从此前的阴影中走出,5月的“金丝事件”、“奥美定风波”和6月的“干细胞美容”事件,再次将美容市场推向了信任危机的边缘。

  还有更让人担忧的。记者暗访市场后发现,尽管负面新闻使得一些“非正规军”有所收敛,即便是面对传统的美容项目,也表现得相当谨慎,但那些地下美容市场却依旧活跃,且因为季节因素,大有见涨之势。

  前店铺,后美容院?

  20岁的刘小姐是位典型的时尚女性,记者在西单明珠商场看见她时,她刚在自己的肚脐眼上穿了一颗“水钻钉”。“夏天来了,我的好多衣服都是短款的,打个肚脐钉多漂亮啊。”见记者很好奇,她向后一指,“就是在那家摊位穿的,非常简单。”

  简单到何种程度?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时,这个面积不足6平米、摆放杂乱的铺位的销售人员从下面拿出一把枪状的打孔器械,表示马上就能做,只需要几分钟就行,“而且保证不疼。”他还表示,器械很干净,都是用酒精擦过的。
 
  像刘小姐这样追赶“另类时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记者在西单商业圈观察了10分钟,其间经过的年轻群体中,约有九成耳朵有洞,而在眉骨、鼻翼、舌头、嘴唇等特殊部位打洞的人,也有近一成。
 
  “大部分都是18-25岁左右的,他们的要求多了,除了穿舌环、唇环外,有的还想改耳朵的形状,说要和别人不一样。”北京某部队医院整形美容科的一位医生说,几乎每个月都有来咨询的另类青年。

  对于他们的这种特殊需求,正规医院的美容科室一般都会建议他们慎重考虑,而地下美容市场对此却求之不得。

  除了西单明珠商场,万通新世界商城、天意批发市场一楼等年轻消费者常逛的场所,记者都发现了同样的情况--不少摊位或明或暗地打出“时尚美容”的牌子,为年轻人提供他们需要的另类美容。

  一位既卖化妆品又做“美容”的摊主称,每天前来咨询的年轻人都不少,“美容”项目多集中在文眉、打耳钉,“要是顾客有更高的要求,我们也能做。都是现场操作,不痛而且很安全。”这位摊主热情地招揽记者。

  与其标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并不让人放心的操作环境和令人生疑的低价--据悉,这种另类美容的行情标价多在50元左右,有的甚至可以砍到30元。
 
  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没有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当记者提及此事时,众多摊主或含糊以对,或避而不答,无一正面应对。

  老问题:美容还是毁容?

  对于上述市场里“时尚美容”的招揽方式,刘小姐们想到的是个性美,而专家们看见的却是潜伏的种种危险。

  据了解,去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重塑;而生活美容包括美容知识咨询与指导、皮肤护理、化妆修饰、形象设计和美体等服务项目;开展生活美容的机构不得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违者按无证行医查处,造成严重后果并触犯刑律的,由司法部门按非法行医罪查处。
 
  “也就是说,大到割双眼皮,小到打耳孔、文眉,都必须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述部队医院整形美容科的那位医生表示,这些地下美容市场首先是违规操作,其次还可能对美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最常见的就是发炎,因为美容部位已深入真皮层,而仅仅靠酒精消毒是无法真正杀灭细菌的。细菌感染后轻则发炎,重则留下永久的疤痕。”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地下美容”还可能引起病毒感染,原因同样是消毒不当。虽然用酒精擦拭过的器械看起来是干净了,但实际上一些病毒照样可能生存。“这样,顾客间就极易产生交叉感染,危险系数很高。”

  还有一点同样应引起重视:一方面,这些“地下美容师”的资质和业务水平无处考证;而另一方面,前去“美容”的消费群体似乎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考证。而这正是专家们最担忧的。

  “任何美容手术都会给身体造成影响,另类整形手术尤其如此。比如,乱穿耳洞会造成耳部的软骨受伤,引起软骨膜炎;肚脐打洞可能会留下刺眼的伤疤……”那位医生说,90%以上的毁容投诉都是在没有医疗美容资质的美容院和机构做的手术,“何况这些什么许可证都没有的小摊位,隐患更大!”

  业界由此陷入新的尴尬境地:由于形式隐蔽,且处于工商、卫生、执法等行政部门管理的“真空地带”,要想遏止地下美容市场的泛滥势头,目前似乎只能依靠消费者的理性--至少在政府部门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前。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