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本土企业秘密"直销改造"

千余本土企业秘密

    在中国直销立法进入读秒期时,众多国内企业亦秘密进行"直销改造"。
  "国内本土企业的进入有助于获得宝贵的营销资金,且将打破安利等外资企业在直销领域的垄断地位。"昨日,世界直销商协会秘书长禹路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包括脑白金、太阳神、上海东方灵芝宝、武汉瓜拿纳等在内的国内千余家企业均显露出进入直销领域的意向,华南地区有意进入直销业的企业估计在200家左右。
  但有专家表示担忧,众多本土企业涉足直销业最大的风险在于,公司声誉可能为传销恶名所累。此外,商务部在审批直销企业时,有无违规记录将是其考核的关键点之一,故本土企业试水直销仍面临较高门槛。
  成功示范引发"直销冲动"
  在中国直销立法进行时中,能否在直销的新麦田里赚取一杯羹成为众多国内保健品大鳄关注的焦点。
  去年9月,厦门直销立法研讨会上,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邓湛口头宣读了《直销管理办法》讨论稿,该讨论稿规定,直销产品只能是保健品、化妆品和日用生活品三大类。此外,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在该会上抛出的"内外一致"的方针更是给关注直销的本土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此外,国内保健品企业在直销领域的成功也为该行业进行直销试验带来了示范效应,如天狮2003年的营业额已近10亿元。
  "保健品、化妆品和日化将是国内最容易产生本土直销企业的行业。"禹路认为,这三个行业都具有易重复消费、便于携带、附加值高的特点,再加之与传统营销相比,直销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建立营销渠道、节省巨额广告投入并避免三角债务。因此,众多本土企业涌现出强烈的"直销冲动"。
  上市公司试验"一体两制"
  如是,直销立法的诱惑吸引了众多保健品企业在企业内部成立直销项目部,抑或在局部地区做小心探索。
  1月18日,一个新的直销企业——美罗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大连宣布成立。美罗国际是大连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慧力生物联姻的结晶。后者是一家已经有几年营销背景的直销公司。
  无独有偶,从健康元集团(原太太药业)、哈药集团、远东药业、珠海天年内部传来的消息,围绕开发直销业务的行业调查、资源整合、部门筹备、战略策划等工作均在暗中进行。记者了解到,中国保健酒龙头——海南椰岛在华东数个城市开始了一对一的营销探索。
  此外,天津泰达、天津健龙等数家上市公司都在做进入直销领域的准备。从目前记者观察到的情况看,大部分上市公司均采用"一体两制"格局,即在传统业务模式外另立一个班子,以独立的产品线开展直销业务。
  医药企业乘机介入直销
  直销冲动甚至波及医药企业老字号。记者了解到,国药集团旗下的国药健而康有限公司扬言,要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从事直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开始直销运作的本土企业至少在1000家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而相当部分属于健康产业。
  同时,在本土直销企业中位居老大的天狮集团,打出了"100万聘物流总经理,150万聘上市公司总裁"的招聘广告。天狮还向记者透露,今年加大了新产品研发力度,同时扩大生产能力。
  此外,据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在做医药的同时,三株药业集团董事长吴炳新专门组建了三株科技公司,主导产品正是化妆品和五大系列保健品。在销售方式上,这个曾缔造保健品神话的"教父级"人物欲凭借直销这一新模式东山再起。
  本报记者 金杜 实习生 刘艳
  ■专家观点
  资深咨询专家胡远江:
  直销新军急需保证业务安全
  目前已经浮出水面的上市大型药企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想要切入直销行业易如反掌,这将是外资直销巨头最强劲的对手。但进入的风险仍然存在——如何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和管理制度来确保业务的安全,将成为进军该行业的本土大型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