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万B+轮!这家原料商为何频频被资本盯上?

数千万B+轮!这家原料商为何频频被资本盯上?

生物活性原料黑马。

近日,国内生物活性原料创新企业未名拾光完成数千万元人民B+轮融资,由华泰金斯瑞、海邦投资联合注资。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该公司年内第二次获得资本青睐。今年5月,其刚获得全球美妆龙头欧莱雅及日化领军企业纳爱斯集团近亿元战略投资。

据悉,本轮资金将聚焦三大战略方向:强化AI驱动的生物材料研发平台、拓展高附加值生物材料在医疗/美妆等领域的多元应用,以及推进国际化业务落地,为公司在生物活性原料赛道的持续领跑提供关键支撑。

短短半年内,两大美妆巨头与前沿投资机构相继入局,亦折射出生物活性原料赛道从"技术验证"到"商业爆发"的关键转折。

一、5年6轮融资!创始团队来自北大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未名拾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名拾光”)成立于2021年5月,由赵亚冉和陈家悦两位博士在“北京大学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工业生物催化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背景下共同创立,专注于美妆个护领域的生物活性材料创新研发和生产制造。

根据天眼查,浙江未名拾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赵亚冉,同时,全资控股苏州拾光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拾光欣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据北大创业公众号此前发文介绍,创始人之一的赵亚冉,22岁时进入北京大学邓兴旺院士实验室读博,期间在科研领域取得过显著成就,特别是在植物感知重力的分子机制方面。他们的研究为“淀粉-平衡石假说”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解释,解决了存在100多年的科学难题。

另一联合创始人陈家悦,则是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分子农学系博士研究生2023届毕业生,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未名拾光生物活性物库专利发明人,一区SCI特邀撰稿人。

成立以来,未名拾光搭建了“AI + synthetic bio”材料创新和生产平台,基于从日常护理到医疗应用多种场景下的产品需求,通过AI完成材料设计,并设计特定生物细胞工厂完成原料产出,为下游客户和终端市场提供绿色、安全、有效的原料和产品。

天眼查显示,早在创立之初,未名拾光就完成了天使轮融资;同年11月,完成约5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2022年10月获得中信资本领投的近亿元A轮融资;今年5月,完成由欧莱雅集团、纳爱斯集团等投资的B轮近亿元融资。

当资本市场融资活跃度持续走低时,未名拾光却在5年内完成6轮融资,且每一轮都获得头部机构注资。

这家年轻企业凭何打破资本寒冬的融资魔咒?

二、愈伤组织新原料备案数第一!抢占下一代植物提取物

“作为从学术界走出来的创业团队,我们能拿到第一笔融资,关键在于做了真正具有突破性的创新;而后续能持续获得多轮融资,则得益于我们在商业化落地上的扎实表现。”

除了其核心合成生物技术长期处于行业风口这一先天优势,未名拾光联合创始人赵亚冉在此前采访中进一步揭示了融资成功的深层原因。

据了解,自成立以来,未名拾光聚焦生物材料创新,构建了“生物活性分子设计 - 筛选 - 功效评估 - 规模化生产” 闭环,并以 AI 全面赋能合成生物技术平台,核心技术体系围绕 “AI 引擎 + 双底盘细胞工厂” 展开。

AI 引擎是指,借助 AlphaFold、RFDiffusion 等开源工具提升研发效率,同时通过自主研发、与高校合作、客户联合开发等多元路径,沉淀非公开的高质量自有数据,以此对现有生物大模型进行增强训练,强化模型在特定领域的适配能力,形成“业务拓展产生数据-优质数据优化模型-模型反哺业务升级”飞轮效应。

以重组胶原蛋白设计为例,AI可定向设计契合需求的分子,将研发效率提升至少5倍,显著缩短创新原料的开发周期。未名拾光对外表示,未来AI研发支出占比将逐步提至50%,重点开发专项 “智能体”,并计划开放虚拟细胞测试、功效评估等智能体供客户使用。

双底盘细胞工厂即表示未名拾光布局的“微生物”与“植物”细胞工厂,前者生产多肽、胶原蛋白等蛋白类产品;后者依托新一代植物愈伤组织培养技术与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已诱导昙花、百年牡丹、华白及等80多种植物的愈伤组织,并可以进行再分化,得到植物克隆苗。

据国家药监局公示平台显示,由未名拾光的全资子公司——苏州拾光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愈伤组织提取物完成化妆品新原料备案,进入公示阶段。

国家药监局新原料备案系统显示,今年年初至今,化妆品新原料备案达117个,占比最大的单一类别是植物提取物,超25个,其中以植物愈伤组织提取物命名的提取物有4个,分别是:

昙花(Epiphyllum oxypetalum)愈伤组织提取物(备案号:国妆原备字20250033);

华白及(Bletilla sinensis)愈伤组织提取物(备案号:国妆原备字20250083);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愈伤组织提取物(备案号:国妆原备字20250094);

雪莲花(SAUSSUREA INVOLUCRATA)愈伤组织提取物(国妆原备字20250117)。

前三个新原料的生产商都是来自同一家原料母公司“未名拾光”,并且都为难度极大的2情形备案。雪莲花(SAUSSUREA INVOLUCRATA)愈伤组织提取物则由湖南水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9月28日备案。 

值得注意的是,C2CC传媒X新妆以“愈伤组织提取物”搜索,完成备案的愈伤组织提取物仅有5个,未名拾光占3席,正在抢占下一代植物提取物创新高地。

据悉官方介绍,未名拾光结合专有“Veminsyn-生物智造平台”,从植物愈伤中发现新原料—评价新原——量产新原料,已自主研发了约旦无花果,以撒红肉葡萄等多个愈伤植物原料产品。

 

三、开发差异化“高阶”原料,已服务欧莱雅、珀莱雅等多家美妆巨头

赵亚冉不止一次强调,“不仅要创新,商业化交付也很重要。如果新原料无法生产,那么创新就毫无意义。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而要把创新的想法落到实处,为B端客户提供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商业模式上,未名拾光采用“自研+CRDMO”双轮驱动策略。

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持续储备高潜力创新原料;

另一方面以CRDMO模式(即CRO+CDMO)深度链接下游品牌需求,提供“联合开发+代工生产”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其选品逻辑紧扣“反向开发”——从品牌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反向推导原料开发方向。典型案例是其基于植物愈伤组织技术开发的珍稀植物提取物,既满足市场对稀缺成分的追求,又具备经科学验证的功效潜力。

为支撑这一模式,未名拾光自建国内产能领先的植物愈伤组织生产工厂,不仅实现多产品管线同步量产的稳定交付,更通过定制化愈伤组织解决方案,为合作企业打造专属的“产品/品牌芯片”,助力客户构建差异化的核心原料壁垒。

目前,其珍稀植物提取物合作客户已覆盖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且该类客户数量已超越传统胶原蛋白品类客户,验证了模式的市场竞争力。

蛋白质领域则科学区分不同皮肤层级胶原蛋白的类型与分子大小,如针对抗衰、防脱、修护开发的XVII型胶原蛋白,经AI设计为 500-800Da 功能片段,解决透皮吸收难题,并首创基于人体拉曼光谱的无创透皮测试平台,验证原料真实在体渗透情况。

近日,亚洲头皮整全愈养专家品牌Off&Relax重磅发布新品固发安瓶精华液,其核心成分首次采用未名拾光首创的防脱小分子XVII型胶原蛋白(Hair-Col17™)。

依托自主研发的AI+生物技术平台及高效产业化能力,未名拾光正逐步成长为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标杆。

全球产业变革中,未名拾光将以“护肤原料筑基→医美赛道破壁→功能食品拓维”这“三阶跃升”战略布局消费医疗,旨在逐步成长为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标杆。

截至目前,护肤原料业务已服务珀莱雅、上海家化、华熙生物、诺斯贝尔、Lan、毕生之研等众多头部美妆企业及品牌,形成稳定增长引擎;依托苏州GMP级工厂,胶原蛋白填充剂等医疗器械产品陆续获批;同时前瞻布局功能性食品原料,“天山雪莲花蕊提取物”等创新产品即将上市。

未名拾光在巩固产业基础的同时加速全球化,通过跨国协同创新推动生物活性原料技术出海,为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等美妆巨头提供“中国智造”解决方案。

生物技术的突破正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传统化工制造向低碳生物制造的转型已成必然。聚焦化妆品原料赛道,据C2CC传媒X新妆不完全统计,2025年1-9月,国内相关投融资事件至少31起,超8成资金流向合成生物学相关企业。

这不仅反映了资本对生物制造潜力的认可,更标志着化妆品原料端的技术迭代已进入加速期。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