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超150%!“肌肤清洁”跑出黑马 | 鲜锋

从新锐到标杆。
国货崛起的这几年,大家都在努力从存量里找增量机会,从红海中挖相对蓝海。
比如、靠唇泥起家的INTO YOU、凭借儿童防晒捕获“精致爸妈”的海龟爸爸、从B站成长起来的少女心彩妆花知晓、用“沐浴油”撕开身体护理「隐形缺口」的浴见......抓住细分人群的小共识、小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品牌悄然崛起。
最近,鲜锋栏目注意到,传统清洁赛道也跑出一匹强劲黑马,写下逆袭剧本。
2020年成立的红之,仅两年时间GMV破亿,2023年全渠道GMV超4亿。
明星单品稳居天猫、抖音双平台多个榜单TOP。另据用户说监测数据,2025.03MAT,红之不纠结卸妆油在淘天、京东、抖音3大平台总销量154W+,同比增长64.89%。
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618大促,线上渠道GMV同比增长152%,全渠道累计售出卸妆产品超400万件;今年以来,连续8个月稳坐抖音面部清洁卸妆TOP4,8月更强势杀入TOP2。
众所周知,包括美妆在内的新消费领域,90%的新品牌熬不过3年,但红之却打破“魔咒”,每年以正向增长高速发展,进入到第5年。本期,鲜锋栏目将往细处拆解,红之究竟如何打赢这把逆风局?
一、爆品不断!“清洁专家”深挖窄道真需求
在美妆行业,皮肤清洁早已是格局稳固的成熟赛道,且呈现价值感低、利润空间低、竞争性高的特性。但历史经验也表明,所谓的成熟市场,从来不缺颠覆的机会,只缺看懂用户需求的破局者。
1、瞄准7亿刚需,充分挖掘“洁面”窄道“真需求”
2020年,红之创始人王杰率先嗅到了市场中的微妙裂隙:洁面虽是刚需,却没有品牌真正聚焦这一垂直品类,将其从宽泛的护肤流程中剥离出来,思考"如何把清洁这件事做到极致"。这种集体性的忽视,本质上暴露了消费者对"清洁"的真实需求长期处于"未被真正满足"的状态。
在他看来,只要舍得成本,就能解决9成的品质问题,但9成的品牌根本做不到,而这恰恰是红之的机会。选择深耕清洁赛道,更基于三大底层支撑:
一是,清洁作为7亿护肤人群的刚需,赛道本身拥有庞大且稳定的用户基数;
二是,行业已积累成熟的研发技术体系,既能支撑产品高效落地,又可确保品质稳定性;
三是,清洁效果的即时可见特性显著缩短用户决策周期,既能加速信任建立,更能有效推动复购行为。
基于此,红之于2020年以"温和地把脸洗干净"为核心理念切入中国洁面市场,并始终聚焦肌肤清洁领域深耕不辍。
2、“卸妆、洁面”齐攻,“小蛮腰、小亲净”持续打爆出圈
成立之初,红之创新性推出一款氨基酸表活含量达30%的“小亲净”洁面乳。彼时,该产品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无需添加增稠剂、珠光剂,以“温和净颜”重构传统基础洁面新体验。
产品上市后迅速获得消费者青睐,截至去年4月全渠道累计销量已突破700万件。目前,"小亲净"已完成至3.0版本的全面升级,在配方科学性、温和性能及使用体验等维度实现全方位优化。
紧接着,又推出首款卸妆产品“小蛮腰卸妆油 ”,以“9重天然植萃水润净卸不紧绷、净卸日常淡妆、温和净润”等宣称直击用户卸妆痛点,成为当时的新晋卸妆黑马 ,多次蝉联天猫卸妆油热销&好评榜榜首。如今,小蛮腰卸妆油已经升级至第二代”小蛮腰Pro“,全渠道爆卖3300w+件。
在卸妆品类上,红之还推出“卸浓妆更卸防晒”的“不纠结 ”卸妆油,且迅速打爆。用户说监测数据显示,2024.03MAT,红之不纠结卸妆油在淘天、京东、抖音三平台总销量达93W+。斩获沙利文机构“温和卸妆产品全国销量领先”认证与语析咨询“彩妆防晒专用卸妆,连续2年全网口碑第一”的双重认证。
3、“不纠结”卸妆持续升级,以“卸妆更卸防晒”抢占心智高地
深耕卸妆市场的红之深入研究发现,近80%的人认为卸净彩妆就等同于彻底清洁防晒,却忽略了防晒残留的隐形危害。
基于这一突破性发现,红之在1.0版本基础上推出不纠结2.0卸妆油。不仅延续“卸妆更卸防晒”的核心,更通过专研配方、技术体系升级,实现了从“卸得净”到“卸得准”的跨越式进阶,成功破解了“强力清洁与极致温和”的行业难题。
根据用户说数据,2025.03MAT,“红之不纠结卸妆油”全网“彩妆防晒卸妆”互动量达30W,环比增长3360.48%,展现出惊人的市场热度。“10秒直接把妆融掉”、“浓妆卸的干净还温和”等用户真实评价也在社交媒体持续发酵并形成现象级传播效应,成为“卸妆更卸防晒”国货标杆。
4、从洁面专家到“清洁专家”,创新引领“像素级”细分需求
从真正关注消费者需求出发,红之持续研究、倾听消费者的声音,聚焦肌肤清洁,不断扩宽产品线。早在2023年底,红之就推出了洗发水、沐浴乳等洗护产品。据鲜锋栏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线超25款产品已覆盖面部、头部、身体清洁三大板块,针对不同肤质、场景、人群,提供温和的肌肤清洁解决方案。
销售端表现亮眼。红之天猫旗舰店内,“不纠结”、“小蛮腰”卸妆油均破10万件,“白嘟嘟”卸妆膏也已售3万+,小蜜膏卸妆膏、小红帽卸妆油等新品蓄势增长。洁面品类中,小白泥洗面膏、痘肌洁面啫喱、红墩墩慕斯洗面奶单款销量均超1万件;今年7月推出的男士洁面, 以“控油祛痘1瓶就够”切入新赛道。
从专注洁面到综合"清洁专家",品牌主张从"温和地把脸洗干净"延伸为"温和清洁,不止一面",红之不仅完成了品牌战略升级,也通过持续拓展产品矩阵、精准切入细分赛道,并以25+款温和配方产品的市场验证,推动清洁赛道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二、科研较真!以科学清洁体系打造核心竞争力
作为深耕清洁赛道的"专家型"品牌,红之一开始就将"科学"基因深度植入品牌内核,围绕原料科学、配方科学、功效科学、感官科学四大维度,构建了一套完整且领先的科学清洁体系,为"清洁力与温和性平衡"这一行业核心命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1、源头创新,从全球优选到独家原料研发
清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原料基底。鲜锋栏目了解到,红之不仅在全球供应链中严选行业顶级原料,更通过自主研发突破原料性能边界——成功开发出独家表活HCSBS™槐糖脂及自研发酵橄榄油。经实验室验证,这两类原料在温和性与功效性维度均显著优于常规原料,为产品"温和清洁"的基础性能提供了关键支撑。
2、配方精研,科学配比成就"清洁艺术品"
若将产品比作"阁楼",原料是木材,配方则是设计图纸,而科学配比则是实现"从原料到艺术品"跨越的关键。以明星单品「不纠结2.0卸妆油」为例,红之为其量身打造溶妆、乳化、功效等五大专研体系,通过精准协同的配方设计,攻克了"卸妆同时卸除防晒"的行业难题。
针对防晒膜难卸除的痛点,通过非极性轻质烃、多醇酯类和极性油脂三重协同,可高效卸除市面上抽样的132款防晒产品(含112款主流高倍防晒),真正实现"卸妆更卸防晒"的突出功效。
3、功效实证,超越行业标准的全链路验证
业内普遍认知中,清洁类化妆品备案通常无需强制功效测试,但红之坚持"科学必须可验证"的原则——每款产品均执行严格的人体功效测试。
以「倍护柔润洁颜蜜」为例,该产品不仅遵循国家及行业通用标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适用化妆品配方安全性评价通则》团体标准,更主动对标更高维度的化学、毒理及人体安全标准,通过多维度验证实现对消费者肌肤的精准净护,将"温和清洁"从概念落实为可量化的安全承诺。
4、感官升维,五感科学重塑清洁体验
红之对科学的追求不仅限于功能维度,更延伸至用户体验的审美价值。就在刚刚过去的品牌5周年活动中,红之通过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五感"空间的沉浸式打造,让参与者直观感受"感官科学"的魅力。
5、科研基建,全链路闭环的创新支撑
据了解,为保障科学体系的可持续迭代,红之还构建了「六位一体」科研平台,整合创新研发、智能生产等多个业务链路,形成了覆盖清洁产品开发全流程的闭环式科研体系。
该平台汇聚了皮肤科学、原料开发、毒理及功效评价等领域的专业团队,为产品研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客观而言,这套兼具科学深度与体系广度的研发系统,已在行业中构筑起显著的领先优势——它既是红之爆款产品持续涌现的底层逻辑,支撑着品牌在清洁赛道不断打造市场验证的明星单品;更是其穿越市场周期波动的坚实底气,为长期稳健增长提供了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三、线上爆发!发力抖音打造新增长极!
为全面触达消费者并实现销售转化,红之在渠道布局上构建了线上线下协同的多维网络。线下,红之已进驻调色师、屈臣氏、KKV、三福、胖东来等10000+家知名潮流集合店/商超;线上,构建起覆盖天猫、抖音、京东、唯品会、拼多多、小红书等主流电商及兴趣电商的全平台矩阵。
从粉丝规模与销售表现来看,天猫与抖音构成品牌核心经营阵地。
天猫旗舰店作为品牌运营的"稳压器",五年间积累粉丝量达85.4万,近30天实现热销10万件,近一年培育20万回头客,彰显出高粘性的用户基础与长期价值。抖音平台则扮演"增长极"角色,粉丝量突破96万,旗舰店累计销量已超600万件。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红之持续稳居抖音面部卸妆类目TOP4;今年抖音618好物节期间,更是冲到第3名,实现销售额2500万-5000万元,展现出在新兴渠道的强劲爆发力与持续领跑优势。
在抖音平台,红之已形成一套以差异化产品为核心、场景化营销为支撑、内容创新为驱动的高效打法,推动品牌实现销售爆发与用户心智占位。
1、精准打法:产品、场景与心智的三维协同
产品差异化打头阵。聚焦“温和清洁+控油”核心功效,以王源同款卸妆油为明星单品,叠加KOL背书强化信任背书,既满足年轻用户对成分安全的敏感需求,又通过明星效应提升产品溢价空间。
场景化包装促转化。针对学生党与年轻女性生活节奏,设计开学季洁面+卸妆组合装、七夕限定礼盒等场景化套装,将日常清洁需求与节日/学期节点绑定,激发冲动消费。
品牌心智强渗透。通过「代言人官宣王源+专属周边+红包秒杀」组合拳,将明星流量转化为品牌资产,同步借助福利活动提升用户粘性与复购意愿。
2、内容创新:从痛点种草到流量提效的全链运营
在内容营销创新层面,红之通过"痛点场景切入-用户共创裂变-直播深度转化"的闭环链路,实现从需求唤醒到销售落地的高效触达。
以痛点场景精准触达用户真实需求。视频内容聚焦"熬夜后清洁""刘海出油"等年轻女性高频困扰场景,通过具象化的生活痛点直击用户"清洁焦虑",将产品卖点与实际使用情境紧密绑定,实现"看到即需要"的精准引流。
借UGC裂变激活社交传播势能。比如发起“#红之泥膜挑战”打卡活动,引导用户生成内容并与中尾部达人深度联动,通过真实体验分享扩大传播半径,降低获客成本,推动需求向购买意向转化。
在前端需求唤醒与社交种草的基础上,直播环节通过高频强调"温和不紧绷""王源同款"等记忆点强化品牌心智,同时创新采用「卸妆油使用教程+产品实测对比」等强种草内容,以"教学+实证"的形式直观展示清洁效果,将用户兴趣转化为即时购买行动,显著提升自然流量转化效率,进一步拉动销售增长。
这一套“产品差异化+场景化包装+品牌心智渗透+内容创新提效”的组合策略,使红之在抖音平台精准捕获年轻下沉市场,实现高爆发、高粘性的可持续增长。
四、从知识到流量,创新科学传播赋能“清洁”突围
在信息碎片化与消费者注意力分散的背景下,科学传播已成为品牌连接用户、建立信任的关键抓手。红之立足皮肤清洁赛道特性,以“双轨科学传播体系”破解行业认知难题,并创新融入品牌代言人营销,实现专业价值与流量势能的双向赋能,系统构建“专业+流量”的全域传播生态。
1、双轨驱动:科学传播破解清洁认知痛点
针对皮肤清洁领域长期存在的“通用科普缺乏针对性”“消费者困惑无系统解答”等问题,红之构建“C端精准触达+B端专业沉淀”的双轨传播机制,直击用户与行业两端需求。
在C端,以“场景化应答”连接消费者真实需求。
联合知识平台知乎发起「科学清洁」科普问答项目,征集用户日常清洁困惑如“深层清洁频次如何把控?”“卸妆产品怎么选才科学?”,并邀请资深配方专家胡晓波、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慕容等7位专业答主,输出通俗易懂的专业解答;
同步发布《皮肤科学清洁答案之书》,围绕清洁逻辑、常见误区等核心环节系统梳理知识框架,以需求为导向提供权威指南。该项目通过贴近生活的问答与实用指南,搭建起品牌与用户的直接沟通桥梁,既解决具体清洁问题,更以“接地气”的科学传递提升品牌信任度。
在B端,以“专业著作”沉淀行业权威。
针对清洁领域理论缺失的痛点,品牌创始人王杰出版《向美而生:皮肤清洁的科学与技术》,系统梳理清洁技术发展史、科技组成及配方实例,为从业者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参考范本,既展现品牌在皮肤科学领域的专业积淀,更推动行业对清洁本质的科学探究。
2、流量共振:代言人营销激活科学传播势能
为进一步扩大科学传播的覆盖广度与情感共鸣,红之创新将明星代言与专业内容结合。就在今年5月,红之官宣Z世代音乐领军人物王源为品牌卸妆代言人,并发布《还源本色自在此刻》品牌新主旨TVC,将“温和净卸”的科学理念与年轻文化符号深度融合。
明星效应点燃声量:官宣首日,相关话题迅速登顶微博、抖音双平台热榜TOP,星品影响力指数直登TOP1;官宣期间,实现全网总曝光量3.87亿,总互动量476.7万。短时间内形成现象级传播,为科学传播内容铺设高关注流量入口。
精准承接转化流量:天猫旗舰店打造「王源挚选卸妆」专区,结合独家会员礼遇激活私域用户;抖音官方直播间以明星定制周边与沉浸式互动环节为亮点,围绕“还源本色”主题开展直播,将科学清洁知识融入互动场景,最终创下品牌销售记录,实现品效销协同。
场景营销链接Z世代:自5月中旬起,红之在重庆、广州、上海、北京四城打造限时主题体验店,通过沉浸式互动装置与社交打卡场景,将线下空间转化为“温和净卸”理念的体验场;
同步战略布局全国200多家调色师、KKV等潮流美妆集合店端架,精准覆盖年轻客群高频消费场景,让科学传播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互动”,进一步强化用户对品牌专业度的感知。
3、价值升维:专业与流量的协同效应
红之通过“双轨科学传播+代言人营销”的组合策略,实现了三重突破:
一是科学传播更接地气。专业内容借力明星流量触达更广泛人群,尤其是Z世代群体,让“温和清洁”的科学理念融入年轻文化语境;
二是流量转化更有深度。代言人营销不仅带来短期声量爆发,更通过专区、直播等场景将流量精准导入科学清洁知识体系,推动用户从“关注”到“信任”的转化;
三是行业影响更具示范性。既填补了清洁赛道针对性传播的空白,又为行业提供了“专业内容+流量运营”的可复制模板,推动皮肤清洁领域科学传播向规范化、年轻化方向发展。
这一策略不仅强化了红之“清洁专家”的品牌定位,更以“专业为核、流量为翼”的全域传播,重新定义了细分赛道科学传播的创新路径。
从行业视角观察,相较于同期崛起、体量已达10亿、20亿级的国货新锐美妆品牌,红之的发展步伐或许不算迅猛。但难得的是,其并未陷入对短期GMV数字的盲目追逐,而是在清洁这一垂直赛道上保持着战略定力——耐得住寂寞,以“窄道深耕”的长期主义思维持续打磨专业壁垒。
这种聚焦细分领域、以科学精神推动品类升级的发展路径,不仅为红之构筑了差异化的竞争坐标,更为国货品牌如何在一个领域内做深做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样本:真正的品牌韧性,往往生长于对核心价值的坚守之中。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