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针”灰色产业链被曝光!

“水光针”灰色产业链被曝光!

水光针变天。

在医美赛道持续火热的当下,行业规范阵痛期正迎来最强监管风暴。

8月3日晚,央视财经视频号罕见连发3条医美调查报道,深度揭露正规机构违规操作——包括蒙骗诱导注射、无资质使用走私针剂、小红书沦为"违规代打"温床等触目惊心现象。甚至,在部分化妆品批发市场,本该严格管控的水光针剂、麻贴等违禁医美产品,正通过各种隐蔽渠道悄然流入市场。

事实上,医美乱象并非首次被曝光,此前315晚会多次点名,上月曝光的"医美速成班”“量产非法行医者"事件更引发国家卫健委等三部委联合严打。

随着最新调查报道直指注射类医美核心安全问题,行业震荡加剧,一场针对"黑医美"的深度整顿已箭在弦上。

一、正规医美机构违规注射,无资质机构“代打”水光

在医美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部分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规医美机构公然违规,将仅获批为"械二"的产品伪装成合规的"械三"注射针剂,误导消费者进行高风险注射。

央视《财经调查》记者调查发现,广东韩妃整形外科医院(持正规医疗执业许可)在大众点评以228元低价推广标注"医用械字号"的"丝丽516动能素"水光产品。在调查过程中,该机构坚称产品为"械字号"符合注射标准,并强调"只要械字号就能放心注射",但始终回避具体类别。

然而,记者按照瓶身上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后发现,该产品实际仅为第二类医疗器械批号,不具备水光针注射资质。

记者还发现,该机构在操作环节使用的所谓"麻醉剂"并非国家批准的正规表皮麻药,而是一款标记为"元泰婧皮肤抑菌液"的面膜,其成分中竟含有国家严格管制的麻醉成分"三甲卡因"。

无独有偶,另一家持有正规资质的姬妍兮医疗美容诊所,同样因违规操作被曝光——该机构大力推广的小红书热门产品"丽驻兰"水光针,经查询医疗器械批号显示,其仅为第二类医疗器械(械二),依法不得用于注射治疗。

除正规医美机构违规操作外,部分未取得注射资质的生活美容院与工作室也悄然开展水光针代打业务。

记者暗访位于深圳某居民小区的"遇见美科技美容店"发现,该店只是一家生活美容店,却在非医疗场所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水光针注射服务。

记者注意到,其店内主推的JUVELOOK水光针剂不仅无中文标识,且未取得任何市场准入许可。店长也承认,所有注射针剂均从境外走私入境;甚至连麻醉药物也是自行从国外携带,过海关时谎报为"美白体膜"以逃避监管。

此外,该店还为消费者注射过未经药监局批准的外版丽珠兰水光针。

二、小红书成医美违规"接单平台",无名工作室"三无"操作惊人

在小红书上,水光、水光肌相关话题浏览量接近16亿,讨论量超535万。在医美乱象链条中,线上社交平台正成为违规操作的隐秘端口。

《财经调查》记者发现,小红书不仅被用作水光针等医美产品的推广渠道,更异化为药商与代打人员的"接单平台"。通过该平台,记者联系到一家位于徐州的无名代打工作室,揭开了"三无"操作的冰山一角。

这家藏身居民区的代打工作室既无营业资质亦无医疗许可,所谓"操作间"杂乱不堪,本应无菌的台面上,用过与未用的水光针、玻尿酸及针头随意混杂堆放,卫生条件堪忧。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记者将自行购买的针剂交予工作人员时,其竟直接拿起使用过的针头开盒取药;敷麻环节中,因找不到专业工具,工作人员竟用针头针套充当面膜棒涂抹麻药,全程未提及任何敷麻禁忌与注意事项。

当被问及操作规范时,该人员坦言"现在药商比较多,客户会自己买药,再找她们代打,然后收取手续费",并自曝通过小红书软件沟通客户、承接订单,甚至宣称"换座城市也能轻松接单"。

此类代打工作室往往藏身于居民楼、公寓等隐蔽场所,无正规门脸、无医疗资质、无操作底线,却依托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隐蔽性,构建起"客户购药—工作室代打"的灰色服务链。

值得一提的是,《财经调查》记者还在连云港薇缇医疗美容店体验水光针时,原选正规械三类润致娃娃水光针,却被工作人员以“分量不足”为由,要求加购88元的东国水光产品(宣称有械三批号、安全)。

记者查询发现,该产品适用范围实为“预防腹腔术后粘连”,根本不能用于面部注射。类似情况还有“术唯可”,这类本应注入腹腔的透明质酸钠凝胶,常被医美机构用作低价引流水光针剂,直接打在脸上。

三、“三无”水光数百款,批发市场成"中转站"

在无资质生活美容店违规开展水光针代打的同时,为其提供非法针剂的供应链源头也浮出水面。《财经调查》记者发现,部分未取得注射资质的美容机构所使用的违禁水光针剂,正通过深圳的明通化妆品批发市场等渠道大量流通。

在"鑫隆国际医美仓"店铺内,一款没有任何中文标识的外版丽珠兰水光针被公然陈列销售;更隐蔽的是,另一款红盒包装的丽珠兰水光产品虽贴有中文标签,但品牌名称被篡改为"丽兰",且该标签竟是后期打印粘贴在包装盒背面的。

销售人员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违规水光针剂都是用于注射的,"虽然盒子上没有写,但就是可以用来注射的",并"建议记者上小红书查询外版丽珠兰产品"。

调查发现,这些按照国家规定不能用于注射的水光针剂,在小红书平台上竟被包装推广为效果"卓越"的高级进口注射类产品。更触目惊心的是,市场上流通的此类违禁外版水光针远不止于此——销售人员向记者提供了一份长达132页的报价单,上面列出的水光产品种类多达几百种,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国的非法销售网络。

这些无合法来源、无中文标识、无正规批文的三无产品,通过化妆品批发市场这一"中转站"流向各地美容机构,成为违规注射的源头隐患,与无资质代打行为形成完整灰色产业链,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安全。

四、“持证上岗”,水光市场正经历一场彻底重构

8月3日,#央视曝光水光针美丽陷阱##部分正规医美机构蒙骗顾客违规注射#等相关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3300万,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械二、械三是什么意思?注射械二类水光会有什么反应?

根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械二类属于中度风险医疗器械,仅限皮肤表面涂抹或浅层导入,如滚针、无针导入仪等,严禁注射至真皮层,因为其成分、灭菌标准、生产工艺均未达到注射级要求。

另据某公立医院皮肤科医生透露,械二类采购价仅为合规械三类的1/3,因此有部分医美机构铤而走险,将械字号等同于可注射,隐瞒适用范围,借此谋取高利润。

据了解,将械二类产品强行打入真皮层的后果远超普通美容副作用,包括急性反应和长期后遗症两类。前者症状如面部红肿、溃烂,后者比如出现持续干燥、敏感的皮肤屏障损伤、代谢异常。

当前大众对“水光”存在普遍误解,将其视为万能“网红词”而非特定技术手段与合规产品结合所达成的肤质改善结果,导致市场认知混乱与应用风险并存。

时间拉回到在2020年前后,除央视财经曝光的水光针,像英诺、菲欧曼等国外水光针产品,在医美机构中是绝对的“王牌品项”。彼时,信息不透明、监管不明确,因此在机构与用户中应用非常广泛。

2022年,国家药监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2022年第30号)》,明确将用于注射到真皮层的“水光针”(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按照III类器械监管。但是,这类产品又迟迟未得到获批。

直至2025年,合规水光针产品才逐步进入市场。从监管层面看,随着合规产品的落地,不合规水光针的淘汰成为必然。业内普遍推测,这或许是央视此前曝光水光针乱象的核心考量之一——既通过详细科普明确合规水光针的资质要求,完成市场教育;也为合规产品的后续发展提前清除了市场障碍。

值得关注的是,在央视财经集中曝光水光针行业乱象的同一时期,济南格莱威「第2款含麻版」玻尿酸水光针正式获批,成为合规进程中的重要注脚。

截至目前,国内合规水光针产品已形成多元矩阵:首批获批的包括华熙生物旗下基础水光“润百颜·玻玻”、瑞士海雅美纯净水光“克拉·赫本”、华熙生物复合水光“润致·缇透”;后续又有乐普医疗等企业的水光针陆续通过审批。

这些产品的落地,标志着水光针市场正从野蛮生长向合规化、标准化加速转型。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