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美妆热门玩法!让人上瘾又买买买的盲盒+对对碰

抖音美妆热门玩法!让人上瘾又买买买的盲盒+对对碰

为开心而买,为赌一把而买。

炎炎夏日,刷什么内容会让你上瘾?

又有什么产品会让你觉得好玩,且反复购买?

除了热爆的“扫腿舞”,还有什么是流量密码?

近期,00后的我经常被抖音算法,推荐到同一类型的抖音直播间,这一直播间与开珍珠蚌、开窑茶具的不同,除了盲盒外,还以对对碰的形式,让人吸睛、上头程度翻倍,那就是“盲盒+对对碰”的直播形式。

这是什么玩法?据悉,美妆直播间的对对碰,是最初“乌龟对对碰”直播间的衍生玩法,基本玩法是,消费者下单不同定价的乌龟盲盒,主播根据拆出乌龟的颜色、数量等触发奖励规则,如拆出相同颜色或许愿颜色,可获得加拆新盲盒,直到无奖励为止。

对!就是可获得加拆新盲盒的机会!

想象一下,你原来花39.9元可以买到一个盲盒,但通过对对碰,可以加倍到2~3个,甚至5个盲盒,是不是double刺激和过瘾呢?

近期,这一融合盲盒惊喜与对对碰趣味的销售形式,从玩具、日用品到食品,再到美妆品类,随着热度扩散,纷纷加入“盲盒+对对碰”的行列,玩法也在不断创新与丰富,逐渐形成了当下流行的销售热潮。

这一充满不确定性与惊喜感的玩法,点燃了一部分年轻消费者的热情,也为后续各类商品借鉴该模式打开了大门。

01

拆解抖音美妆爆款盒子:

“盲盒+对对碰”里藏着什么?

一、品类细分:从香氛到工具的全场景覆盖

在美妆领域,“盲盒+对对碰”玩法可谓遍地开花,深度渗透进各个美妆细分品类。

1.香水盲盒:大众款保底+小众款尝鲜

香水盲盒堪称"行走的惊喜发生器"。这类直播间通常会在直播间陈列香奈儿五号、祖玛珑蓝风铃等经典款,同时混入芦丹氏孤女、阿蒂仙冥府之路等小众香氛,形成"大众款保底+小众款尝鲜"的组合逻辑。

以某直播间为例,香水福袋分为两种:一是公主单“28.9拍1拆6,保底12支”,二是富婆单“48.9拍1拆12,保底24支”,运气好时能得到50+支香水小样。

但这类直播间,消费者购买的则是这类大牌香氛的分装小样,在许愿"木质调"后,若拆出相符香型,就能触发"加拆3盒"的奖励机制——这种将嗅觉偏好与博弈心理结合的设计,让香水消费从单纯的功能购买,变成了一场香气探索之旅。

某直播间数据显示,标注"冷门香惊喜盒"的产品,复购率比普通香水礼盒高出47%。

2.彩妆游戏:热门断货色号+当季新品

彩妆盲盒把"选择困难症"变成了消费动力。

今年5月,MAC魅可直播间邀请丁禹兮进行“禹众不同对对碰”游戏,这是利用了热门玩法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将热门断货色号与品牌当季新品混搭,主播会强调"每盒必含1支热门色,拆到限定款直接再送2盒"。

更巧妙的是"色系对对碰":若拆出3支同色系口红,可兑换正装眼影盘;集齐冷暖色调各2支,额外获赠化妆刷套装。

这类盲盒的价格稳定在百元以内,甚至有“49.9带走五件”或者“89.9拍一保十”。

3.护肤盲盒:功效型对对碰

护肤盲盒拒绝"盲目堆砌",而是玩起了"功效对对碰"。

既有将洁面、爽肤水、乳液、面霜等基础护肤单品组合成套的盲盒,也有针对不同肌肤问题,如抗皱、美白、保湿等功效的产品盲盒。消费者通过对对碰规则,有机会获得更多产品,满足了他们对肌肤护理的多样化需求。

例如,某美妆直播间售卖“89元的面膜次抛对对碰”,包含颐莲、瑷尔博士等面膜;“299元正装欧包”,其中包含颐莲的洗面奶、精华、喷雾等症状产品。

4.工具彩蛋:美妆辅材的"隐藏福利局"

假睫毛、穿戴甲、美瞳等美妆工具,成了盲盒玩法的"气氛组担当"。

穿戴甲盲盒推出"同款3对=免费升级定制款"规则;

美瞳盲盒则设计"同度数3副=送护理液年套餐",将单次购买转化为长期消费。

更具创意的是"工具配件对对碰":拆出假睫毛+胶水+镊子的"全套组合",可直接获赠眼部打底膏——这种"一站式配齐"的奖励逻辑极大地吸引了客户消费。

据公开资料显示,以“穿戴甲盲盒”为例,2024年7月近30天内销售额环比达到240.49%,关联直播场次超2千场。在价格带上,10-49元区间销售额较高,50-99元价位虽占比较小,但销售额环比高达7136.6%。

二、不同销售策略:盲盒与对对碰的差异化打法

不同定位的品牌,玩出了截然不同的商业逻辑,却殊途同归地撬动了年轻人的消费热情。

1.稀缺性制造收藏欲

从品牌策略来看,大牌美妆在盲盒销售中更注重品牌形象与产品体验的传递。

它们通常会在盲盒中搭配正装与中小样,让消费者在体验产品的同时,感受到品牌的高端定位。一些国际知名美妆品牌,会将限量版、联名款产品放入盲盒,作为“隐藏惊喜”,吸引忠实粉丝与收藏爱好者。

2.性价比玩转量贩逻辑

而国货白牌彩妆则凭借高性价比与创新玩法突出重围。

它们以“拍1拆n”的超值组合,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以“百元盲盒”承诺消费者至少能拆出8-10件彩妆产品,包括热门唇釉、眼影、腮红等,且通过对对碰规则,消费者有机会获得翻倍产品,这种物超所值的玩法迅速积累了大量人气。

美妆品牌方也积极参与到这场盲盒盛宴中。新锐彩妆品牌花洛莉亚在直播间采用抽卡牌形式替代传统实体盲袋:消费者下单后,通过抽取虚拟卡牌决定所获产品,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包装成本,还增添了科技感与趣味性。

同时,品牌利用抖音平台的互动功能,鼓励消费者在评论区分享抽卡结果,形成社交传播,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02

“盲盒+对对碰”,为何能在抖音爆火?

“盲盒+对对碰”销售模式在抖音平台的爆火,有着多维度的深层次原因。

一、从平台特性来看,抖音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与强大的算法推荐机制。

平台算法能够精准识别用户的兴趣偏好,对于浏览过美妆内容、盲盒相关视频或参与过类似互动直播的用户,会高频推送美妆“盲盒+对对碰”直播间。

抖音的短视频与直播生态紧密结合,商家通过制作吸睛的短视频预告直播活动,展示盲盒产品的丰富性与对对碰玩法的趣味性,吸引用户关注并进入直播间。短视频中的精彩片段还能引发用户的二次传播,进一步扩大直播间的曝光度。

二、在用户心理层面,盲盒的不确定性精准击中了人们内心对新奇和惊喜的渴望。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消费者渴望在购物过程中获得别样的体验。美妆“盲盒+对对碰”模式让消费者在打开盲盒前,充满了对未知产品的想象与期待,这种期待感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宝藏,极大地激发了购买冲动。

对对碰规则中的加拆奖励,如同游戏中的“惊喜彩蛋”,不断刺激消费者的多巴胺分泌。当消费者看到主播一次次为自己“碰中”而加拆盲盒,收获远超预期的产品时,内心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油然而生,促使他们不断下单,沉浸在这种“中奖”的愉悦体验中。

抖音用户以年轻人为主,这一群体对新鲜事物接受度极高,且追求娱乐化消费体验。他们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互动性与社交性,美妆“盲盒+对对碰”玩法正好契合了这些需求。

在直播间内,消费者可以实时与主播互动,许愿产品、分享拆盒喜悦,还能与其他观众交流心得、比拼“运气”。这种社交互动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参与感,还形成了一种群体消费氛围,让消费者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更易产生购买行为。

同时,抖音平台的社交属性使得消费者乐于将自己在直播间的有趣经历分享到个人社交账号,形成口碑传播,吸引更多潜在用户进入直播间。

三、从营销传播角度而言,抖音平台丰富的营销工具与达人资源为美妆“盲盒+对对碰”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品牌商家与美妆达人合作,借助达人的影响力与粉丝基础,进行直播带货与产品推广。达人通过生动有趣的直播讲解、亲身示范拆盒过程,向粉丝展示盲盒产品的魅力与玩法,引导粉丝下单。

四、抖音平台的话题挑战、直播推广等营销活动,也能迅速提升美妆“盲盒+对对碰”相关内容的热度。

例如,平台发起的“美妆盲盒大挑战”话题,吸引了众多用户参与,用户通过发布拆盒视频、分享购物心得等方式参与话题讨论,进一步扩大了该销售模式的传播范围

与传统直播带货相比,“盲盒+对对碰”更强调娱乐性与互动性,产品本身的介绍被弱化,消费者的参与感与对未知结果的期待成为核心。

03

消费链条中,这一形式戳中情绪消费狂欢的按钮

在美妆“盲盒+对对碰”的消费链条里,那些看似简单的匹配规则,实则是精准拿捏情绪开关的设计。

“盲盒+对对碰”机制最精妙的地方,在于将“期待-满足”的情绪闭环压缩到极致。消费者许愿特定产品时,大脑已提前预演“愿望成真”的愉悦感;拆盒瞬间的悬念则像过山车爬坡,将期待值推至顶点;而“碰中奖励”的时刻,如同情绪烟花的绽放——这种即时反馈的快乐,比传统购物“按需购买”的理性决策更能刺激消费欲。

更隐蔽的情绪操控藏在“未满足的补偿心理”里。若首次拆盒未达预期,主播会立刻强调“下一盒必出惊喜”,用“再试一次”的低成本承诺,缓解失落感并催生新期待。这种“差点就中”的遗憾情绪,会驱动消费者进入“越拆越想拆”的循环。

心理学上的“损失厌恶”原理在此生效:已经投入的金钱和时间,让人更难接受“空手而归”,于是不断下单试图“回本”或“翻盘”,最终在情绪裹挟下买得远超计划。

群体情绪的共振则放大了这种效应。当直播间弹幕集体刷起“求同款”“我也中了”时,个体消费行为被转化为群体狂欢。消费者会因“别人都在赢”的从众心理加入战局,又因“我比别人运气好”的优越感持续投入。这种在虚拟空间形成的情绪共同体,让购物从私人行为变成社交事件——有人为了在评论区晒出“连中三次”的截图而反复下单,有人因“没跟上大家节奏”的焦虑感紧急囤货,情绪的传染性在此转化为实打实的销售数据。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销售模式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在部分美妆盲盒直播间,消费者收到的产品与直播间展示不符,存在质量瑕疵,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一些宣称大牌小样的盲盒,实际产品与正品存在差异,且难以追溯来源。

其次,规则存在不透明性。

部分商家在对对碰规则制定上含糊不清,或在执行过程中暗箱操作,消费者难以真正享受到公平的游戏规则与奖励机制。

再者,售后维权困难重重。

由于盲盒特殊性,消费者在收到不满意产品想要退换货时,常因“已拆封影响二次销售”等理由遭到拒绝,即便有运费险、7天无理由退货等保障,实际操作中也障碍重重。

面对“盲盒 + 对对碰” 美妆销售模式中日益凸显的问题,抖音平台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积极采取行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试图规范这一新兴的销售业态。

抖音在《盲盒类商品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平台仅允许出售出厂即为盲盒,或盲盒套组的商品,强调商品必须是未经第三方自行组合、拼装,生产出厂时就已具备盲盒或盲盒套组形态的产品。

去年12月,抖音发布的《以不确定性方式推广商品——规则解读》进一步指出,推广具有不确定性、自行拼装的盲盒产品,且在直播中承诺一定会拆出高价值商品的行为,属于违反平台规定的范畴。抖音明确表示,此类商家以不确定性方式推广商品,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博弈心理,无法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平台的管理规则背道而驰。

今年4 月,抖音发布的《<违规营销宣传:以不确定性方式推广商品>实施细则》,则对“以不确定性方式推广商品” 行为的类型进行了更为细致、明确的规范。细则规定,自制包装、自行拼装、二次分装的盲盒商品,均被认定为具有不确定性,属于违规推广商品;“对对碰”“在线盲拍”“随机数字比大小” 等使用随机工具的推广方式,由于其结果具有随机性,容易导致商品价值差异过大,也被纳入违规行为范畴;此外,在随机派发盲盒类商品时,承诺一定会拆出高价值商品的行为同样被严格禁止。

尽管抖音已出台系列监管规则,但实际执行仍存漏洞。大量违规直播间依旧活跃,销售额保持稳定,凸显平台在监管力度、技术手段与惩处机制上的不足,亟需强化执行以规范市场秩序。

总结:从本质上看,对对碰规则是给情绪消费装上了“加速器”。当美妆产品从“需要才买”的工具,变成“为了开心而买”的情绪载体,当购物过程从“货比三家”的理性权衡,变成“赌一把运气”的情感体验,这场消费游戏早已超越了买卖本身——消费者买单的不是产品,而是拆盒瞬间的心跳,碰中奖励的狂喜,以及在直播间找到的归属感与快乐。

目前,“盲盒+对对碰”尚未在品牌之间流行,而是以个人直播间为主,销售的商品也集中在白牌以及新锐品牌。因此这一形式能否可持续,还有待品牌摸索与创新。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