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X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是一种优质生产力

欧莱雅X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是一种优质生产力

首发以“美”为主题的国博参展路线。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美得无处藏。”

一看到上述的歌词,想必80、90后的脑海里就会响起熟悉的旋律,不自觉地哼起来。这是94年播出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的片头曲《爱不释手》,前两句形容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的美貌。

这如沐春风的回忆,让人一下子就拉回到曾经美妙的青葱岁月。

同时,也不禁让笔者又想起了一件事。有百岁老人被问及长寿秘诀时,回答说:“多看美女”。

哈哈哈,不明觉厉。

保持心情愉悦,欣赏美好事物,能促进多巴胺分泌,从而带来积极情绪,更能带来健康长寿和美好回忆。

毋庸置疑,美是具有力量的,更是生命力的展现。笔者最近参与了一个活动,将美的作用带到一个社会新高度。

图片

▲  “美之道·循径至美”文化合作项目首发仪式

7月21日,笔者应邀来到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参与一场以“美之道·循径至美”为主题的文化合作项目,由欧莱雅中国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推出,臻选了32件馆藏珍品,包括非常出圈的国博镇馆国宝——明朝孝端皇后凤冠,让我们近距离地观赏六千年文明脉络下的“中式美学”,也看到了美作为一种优质生产力,是如何融于老百姓的生活日常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更看到了千年文物成为“顶流”后,随着文化自信的崛起,这一届年轻人青睐“国潮风”的热情。

年轻人的新晋“顶流”:

国博凤冠,穿越千年的中华美学

“看到如此华美凤冠,忽然懂后宫妃嫔为啥争宠了。”

“我就知道,古代娘娘们争宠,绝不可能是为了老头子!”

“国博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价值13亿,排队一小时,美的太值了。”

近期,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的爆火话题之一,就从#国博凤冠、#凤冠拼装、#凤冠冰箱贴,衍生到了#凤冠3D立体金属拼图、#凤冠DIY手工制作、#挑战拼接凤冠等。

以孝端皇后凤冠为原型推出的冰箱贴,一经推出便成为了现象级文创爆款。可以说,娘娘们的凤冠已成了当下艺术展的顶流,也成为了这一届年轻玩转国潮的新标杆。

图片

▲ 国博“顶流”——明朝孝端皇后凤冠

笔者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发现最为火爆的还是明朝孝端皇后凤冠,大家纷纷排队打卡,一睹明代皇后的标志性头饰,上嵌有100余块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和4000多颗珍珠,一眼望去,美轮美奂的壕气优雅!

据悉,此次国博携手欧莱雅中国推出“美之道”项目,从待展文物当中精心遴选了 32 件跨越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学珍品,串联起一条中华美学的脉络。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朱晓云在首发仪式上表示:“中华之美,是稚拙之美,是造物之美,礼仪之美,浪漫之美,也是意象之美。我们希望呈现的不仅是一条参观路径,也不仅是单纯的中国美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而更多的是一段可以引导观众去感悟什么是‘中式美学精神’的旅程。”

先来欣赏其中几件藏品的美吧。

 1、稚拙之美 

图片

图片

▲ 新石器时代的鹰形陶鼎

图片

图片

▲ 商周时期的四羊青铜方尊

这个时期的藏品,具有敬畏自然、师法自然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文明在萌芽时期,所迸发出的巨大美学创造力。

 2、造物之美 

图片

图片

▲ 明代孝端皇后凤冠

图片

图片

▲ 隋代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中华之美,是符合考工记当中所树立的“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大标准的造物之美。

 3、礼仪之美 

图片

▲ 战国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
图片

 ▲ 南朝贵妇出游画像砖

中国人无论是衣着举止、社交都要符合礼,讲求容止可观、进退可度,礼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美学的底色,是能超越感官享受的重要因素。

 4、浪漫之美 

图片
▲  东汉时期的击鼓说唱俑 
图片

▲  唐代红衣舞女壁画

中华之美并非刻板的,而是充满着浪漫奔放、不拘一格,甚至是诙谐幽默的。

 5、意象之美 

图片
▲ 清代霁青釉金海晏河清尊
图片

▲ 观众可在小程序查看文字解读、聆听文化名人和明星录制的语音导览

中国古典美学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国人独有的意境。

此次项目的创新所在,是观众不仅可线下“美之道”导览路径实地展览,还可以通过线上小程序交互观赏,还特邀多位文化名人和明星为文物录制语音讲解,重构并撰写文物专业的“美的解读”,架构了一条虚实结合的“美之道”参观路径。

国博馆长罗文利现场表示,“数以万计的文物沉睡千年,经过深入不断的挖掘阐释,得以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进而激发观众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潜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想这也是‘美之道’项目的初衷所在。”

欧莱雅X国家博物馆:

不断探索美的多样表达与社会价值

“在陕西刘家洼,一座春秋时期的贵族男子墓里出土了‘粉底霜’, 这恐怕是最早的男士化妆品了。明代匠人打造的孝端皇后凤冠,工艺之美令人惊叹,让它成了今天国博的‘顶流’,无数人排队打卡,只为‘一睹芳容’。”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在现场表示,美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28年前,怀揣着“让每一位中国女性都拥有一支口红”的梦想,欧莱雅进入中国市场,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美妆集团,触达到超1亿的中国消费者。

作为成立116年、深耕中国大陆地区28年的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集团始终专注于唯一事业:创造美,满足每一代人对美的需求,传播美,让更多的人触摸和享受到美。

2024年,欧莱雅集团成立115周年之际,在全球提出“Essentiality of Beauty”理念,在中国欧莱雅将其翻译为“美之道”,将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美”与东方哲思中的“道”相融合。

 1、每1个欧莱雅岗位带动20个新增就业 

据第三方机构Asterès统计,欧莱雅在中国直接或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超33万,相当于每一个欧莱雅中国的岗位,可以带动其他领域新增20个岗位。这些岗位可能是设计师、快递员、种植者、美发师、调香师、电商客服等。

据欧莱雅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集团销售额为117.3亿欧元,同比增长3.5%,略优于全球美妆市场整体表现。而北亚地区(含中国市场)销售额为29.5亿欧元,同比增长6.9%,中国市场的复苏趋势显现 。

2025年,欧莱雅将通过高端品牌树立行业标杆,大众品牌占领市场份额,专业线与药妆品牌构建技术壁垒,同时以科技赋能与文化共鸣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既确保集团整体快速发展,又通过细分品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2、美妆产业,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纽带 

60年前,欧莱雅家族就曾为中法建交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欧莱雅再次成为中法友谊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以实际行动传播中法友谊。

从与景德镇合作,推出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礼盒;到联手中国国家博物馆及巴黎圣母院公共修复机构,在北京举办“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更有四件来自巴黎圣母院的珍贵文物真迹首次来华展出;再到旗下品牌兰蔻赞助的法国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上海上演……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既把优秀的法国文艺精品引进来,带给中国人民;也让世界走进中国,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此次通过“美之道”文化合作项目,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创美学研究,更是其中的一环。

“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把瓷器沿着丝绸之路带向世界,用中国美成就了‘China’这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兰珍珍分享到,“美,成为了跨越时空、连接人心的共通语言。在美育兴盛、文化消费日益增长的当下,欧莱雅希望引导更多人接触美、感受美,让美成为人人共享、日常可及的生活力量。”

总结:从一只口红的“悦己”,到一家企业的创造美,再到一个产业的共建美;从大众追求的潮流美,到产业追求的社会经济价值,再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都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美,正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美,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优质生产力,更是助力企业/产业不断穿越周期的长期主义。

专注于“美”这一件事,不断探索“美”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这是百年欧莱雅集团的战略方向,也是这位全球美妆一哥基业长青的秘诀,相信专注的力量,相信美的力量,让我们相信相信的力量。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