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应援,成美妆营销的新战场?

如何玩转这场双向奔赴?
“谁家演唱会还送伴手礼呀?”
“第一个收到彩妆作为伴手礼的演唱会。”
“还是年纪大的会疼人啊。”
......
近日,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不少关于7月19日王铮亮绍兴演唱会的repo(即report的缩写,通常指粉丝参与活动后的体验分享)。其中,那份特殊的伴手礼成了大家分享的重点。不同于以往应援棒、荧光手环这类“常规操作”,此次演唱会现场的每个座位上都放着一个抓娃娃机造型的袋子,里面装着一支口红和一个腮红。
这份诚意满满的伴手礼不仅收获了满场好评,更让其他场次的粉丝纷纷打趣着求“补发”。
此次看似意外的粉丝福利,实则揭开了当下娱乐圈的新趋势——明星“逆应援”正以更鲜活的姿态渗透进线下场景。而当伴手礼上的品牌名称被粉丝们“无意”晒得清清楚楚,这场关于心意的流动,也悄然成了品牌营销的新战场。
01
解码明星逆应援:一场超越物质的粉丝关系重构
在娱乐产业的粉丝文化体系中,“应援”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互动行为已形成稳定范式。从演唱会现场的声浪矩阵到社交媒体的话题运营,粉丝群体的主动付出构成了偶像工业的重要支撑。
但近年来,明星逆应援现象的兴起正在打破传统单向输出的格局,通过偶像方对粉丝群体的系统性回馈,构建起新型情感联结机制。
其中,明星逆应援的核心要义,在于颠覆粉丝向偶像单向输送资源的传统逻辑,形成偶像主体对粉丝群体的主动回馈机制。在具体实践中,逆应援呈现出多元形态的操作体系:
1、物质性回馈构成逆应援的基础形态,常表现为场景化的定制化供给。
例如,在演唱会、见面会等线下场景中,偶像团队往往依据环境变量实施精准投放:高温环境下的降温物资组合(冰饮、降温贴、防晒用品),低温条件下的保暖装备(暖手宝、热饮套装),均体现场景适配性原则。
除常规物资与食品外,带有偶像符号标识的周边产品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明星代言的商品通过符号化设计实现情感价值的物质转化,成为逆应援的典型载体。这一模式在韩国娱乐圈已相当成熟,无论是偶像打歌现场、试听会还是演唱会,逆应援物资的设置均遵循上述逻辑。
以今年七月为例,韩国男团Super Junior在打歌活动中,除了旅行箱、充电宝、防晒伞、电风扇等实用物资外,成员代言的美迪惠尔面膜也被纳入逆应援清单;此前SEVENTEEN的逆应援活动中,六位成员各自代言的美妆产品,同样成为重点物资。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大牌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逆应援的物质形态——BLACKPINK、BTS等团体的应援现场,香奈儿、GUCCI等品牌的香水、护手霜等产品亦频繁出现,展现出偶像经济与消费符号的深度融合。
2、权益性回馈作为进阶形态,通过稀缺性资源的分配重构互动关系。
典型操作包括:演唱会彩排观摩资格的定向发放、签名专辑的随机抽取、“一对一互动权益包”(合影权限、限时交流机会)的制度性安排。
针对跨区域粉丝群体,部分偶像工作室推出的“交通补贴计划”“住宿优惠方案”,实质是通过经济成本的部分让渡,降低粉丝参与的门槛限制。线上渠道则多采用“权益抽奖”模式,以偶像私人物品(演艺用品、日常器物)或品牌联名产品作为奖品,利用物品的情感附着价值提升粉丝参与度。
7月初,易烊千玺工作室在官宣上海演唱会后,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曾经承诺过赠送演唱会门票的医护粉丝登上热搜,成为近期粉丝互动的典型案例。
3、公益性联动作为逆应援的升级形态,实现了娱乐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
当下,许多偶像主体开始以粉丝群体名义参与公益项目,形成“粉丝名称-公益项目-反馈机制”的闭环体系:图书捐赠计划、贫困生资助项目、生态保护行动等公益实践,均通过捐赠证书公示、项目进展通报等方式完成价值反馈。这种模式不仅突破了娱乐消费的圈层局限,更使粉丝群体的情感投入获得社会层面的价值确证。
4、情感性互动作为逆应援的核心形态,通过符号化表达完成精神层面的深度联结。
手写书信的实体传递、专属视频的情感叙事、社交媒体的精准回应(包括粉丝ID的记忆识别),均属典型操作。这种互动本质则是通过情感劳动的制度化实施,构建起偶像与粉丝间的精神契约。
从产业视角审视,逆应援的价值重构效应体现在三个维度:
对粉丝群体而言,通过“被回馈”的体验消解单向付出的倦怠感,强化群体归属感与忠诚度,形成稳定的情感依附;
对偶像主体而言,通过系统化的回馈机制塑造感恩型、宠粉型人设,在公众认知中建立积极形象,同时将粉丝群体的情感能量转化为可持续的支持动能;
对品牌端而言,这种双向互动模式突破了单向传播的局限,不仅驱动品牌获得更高维度的流量关注度,更通过情感共鸣的传递机制,切实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与信任度。
02
美妆逆应援三部曲:从仪式感到社交场的价值裂变
当“逆应援”这一新型互动模式逐渐成为品牌营销的黄金场景时,美妆品牌与这一模式的碰撞,展现出天然的契合基因。事实上,逆应援的形式并非仅限于明星自掏腰包,许多时候,品牌方也会通过赞助的方式参与其中。
从粉丝群体的消费偏好到产品的情感价值传递,从场景化使用需求到社交传播基因,美妆产品正通过明星与粉丝的温情互动,实现品牌心智的高效渗透。
美妆产品作为逆应援伴手礼的核心优势,首先源于其与粉丝群体的深度需求匹配。相较于泛娱乐周边,美妆产品精准覆盖了粉丝群体的高频刚需:年轻女性粉丝对彩妆的日常使用需求、男性粉丝对护肤品的精致管理追求,甚至Z世代对氛围感神器的社交属性期待,都能通过一支口红、一盘眼影或一瓶香水得到满足。这种实用性与情感价值的双重叠加,让伴手礼从“纪念符号”升级为“生活伙伴”。
其次,美妆产品的“社交货币”属性与逆应援的传播需求高度同频。从产品本身的色号命名、包装设计到使用效果,每一个细节都天然具备话题性。当粉丝在社交平台分享“被爱豆翻牌的美妆伴手礼”时,品牌信息会随着妆容教程、开箱视频、UGC内容自然扩散。这种自发性传播的传播效率往往高于硬广。
那么,对于美妆品牌而言,又该如何进一步借势逆应援这一模式,实现更好的品牌传播与价值转化呢?
1.定制化叙事:用“明星DNA”镌刻专属记忆
定制化,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深度挖掘明星与粉丝的情感联结点,打造只属于彼此的专属符号。
品牌在赞助逆应援时,可与明星团队共创“明星DNA”产品线:从外包装融入明星标志性符号(如手写体签名、经典舞台剪影、个人IP形象),到产品内核呼应明星风格特质(甜妹偶像对应蜜桃色系眼影盘,清冷歌手适配低饱和莫兰迪色号);从限量编号的“第XX位相遇的粉丝”专属礼盒,到内页印制的“致粉丝的手写信”,每一个细节都在传递具有特殊性的情感信号。
2.场景化深耕:用即时需求激活沉浸式体验
逆应援场景的多样性,为美妆品牌提供了精准触达的场景化营销空间。品牌可以基于不同场景的即时痛点设计产品组合:夏季户外演唱会可推出“持妆急救包”(含高倍防晒粉底液、定妆喷雾、吸油纸),解决粉丝脱妆困扰;冬季室内见面会可搭配“暖绒护理套装”(润唇膏、保湿面膜、暖手宝),传递温度关怀;音乐节可准备“便携美妆包”(迷你口红、睫毛膏、散粉),满足粉丝全天候补妆需求。
更关键的是,场景化产品需与场景体验深度绑定——如在演唱会现场设置快速补妆区,安排品牌化妆师为粉丝提供1对1妆容指导;在签售会赠送明星同款妆造体验券等,引导粉丝线下到店体验,将一次性伴手礼转化为持续性消费入口。
3.全链路联动:用“双向奔赴”放大传播声量
逆应援营销的价值最大化,在于打通线下体验—线上裂变—长效沉淀的全链路。
线下环节,品牌可在伴手礼中植入互动彩蛋:如设置AR扫码功能,扫描包装触发明星语音祝福或专属妆容教程;随产品附赠话题打卡贴纸,引导粉丝发布带#XX的逆应援#话题的社交内容。
线上环节,品牌需构建明星+KOL+用户的立体传播矩阵:邀请明星在超话发布伴手礼开箱视频,分享选品背后的故事;联合美妆垂类KOL产出明星同款妆容教程,拆解产品使用技巧;发起用户UGC征集活动,优秀内容可获得明星签名周边或品牌年度礼盒。
此外,在追逐流量与热度的过程中,美妆品牌需始终坚守“以粉丝为中心”的初心。逆应援的本质是明星与粉丝的双向奔赴,品牌若将其异化为过度营销的工具(如伴手礼过度商业化、强制要求粉丝二创内容),反而会消耗粉丝信任。
从周杰伦演唱会荧光棒的千亿市场,到王心凌“爱你”舞掀起的怀旧消费狂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粉丝经济的迭代,更是品牌营销思维的重构。当95后、00后掌握消费话语权,走心正在取代套路,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密钥。在这场双向奔赴的游戏中,当品牌放下推销感,专注于传递心意,这种联结不仅能带来短期的话题热度,更能沉淀为品牌的情感资产,让每一次逆应援都成为品牌与粉丝关系的“加固剂”,最终实现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的长久共赢。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