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知名婴童品牌突然停运!

又一知名婴童品牌突然停运!

从战略布局到黯然退场。

7月18日,华熙生物官方微博突然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儿童护肤品牌"润熙禾"的另一大股东——乐华娱乐旗下天津壹华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壹华”),已于7月10日完成股权退出。这一纸公告,正式宣告了这场曾备受瞩目的"护肤+娱乐"跨界合作走向终结。

值得注意的是,润熙禾品牌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等社交账号均已停更近一年。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儿童护肤品牌,从合资运营到停摆仅用了短短两年时间,不禁让人唏嘘。

一、从“高调合资”到“低调拆伙”

2023年1月,在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与乐华娱乐董事长杜华的推动下,双方各出资1000万元成立北京润熙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壹华与北京华熙海御各持股50%),正式开启这场"护肤+娱乐"的跨界合作。

这一合作的缘起颇具温情色彩——基于对各自女儿护肤需求的洞察,两位创始人希望结合华熙生物在生物活性原料研发方面的技术优势,与乐华娱乐在IP运营及明星资源整合方面的独特能力,共同打造一个儿童护肤品牌。

然而,这场被寄予厚望的合作却在短短2年后宣告终结。

2025年7月18日,华熙生物发布的官方公告揭开了合作终止的序幕。公告直言不讳地指出:"润熙禾过去的运营未能体现两位创始人的初衷,原有的合作模式无法真正发挥出两个行业头部公司应有的合力。"这一评价直指合作本质——尽管拥有顶级资源加持,但品牌发展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乐华娱乐随后在微博转发了华熙生物的声明,并以"友好协商"形容此次退出过程。值得玩味的是,乐华娱乐特别强调"未来将更聚焦主业发展",这一表态似乎暗示着此次退出并非单纯的战略收缩,而是乐华娱乐在多元化尝试后的一次重要转向。

据知情人士透露,乐华娱乐在2023年赴港上市后,一直面临资本市场对其增长故事的质疑,美妆赛道曾被寄予厚望,但最终未能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

从股权变更的具体操作来看,天津壹华于2025年7月10日完成股权转让,正式退出润熙禾股东行列。交易完成后,华熙生物全资子公司北京华熙海御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50%升至100%,实现对润熙禾的全资控股。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华熙生物对品牌的"回收",但现实却更为残酷——品牌运营并未因全资控股而好转,反而加速滑向停摆。

随着天津壹华的退出,这场持续两年的"护肤+娱乐"实验正式画上句号。但对于华熙生物而言,如何收拾润熙禾留下的残局,如何在儿童护肤赛道重新布局,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而对于乐华娱乐来说,退出合资公司或许能使其更专注于主业发展,但如何讲述新的增长故事,仍是其必须面对的长期挑战。

二、社交账号停更,线上店铺均“下线”

公开资料显示,润熙禾品牌创立于2019年,彼时华熙生物凭借在玻尿酸等生物活性原料领域的核心技术积累,瞄准母婴护理市场的消费升级需求,推出这一子品牌。

品牌早期产品线覆盖母婴双场景:妈妈系列推出面部精华、头皮精华等产品,宝宝系列涵盖面霜、护臀霜、抚触精华等品类。其核心配方创新性地将益生VB族成分与专利玻尿酸、依克多因等生物活性物质结合,以“科学育儿”概念切入市场,试图在母婴护肤赛道建立技术壁垒。

2023年1月,华熙生物与乐华娱乐达成战略合作,品牌进入合资运营阶段。同年9月,润熙禾完成品牌焕新,定位从泛母婴人群转向精准聚焦“3岁+儿童护理”,主打“儿童第二层肌肤屏障”概念,依托华熙生物的玻尿酸技术(如HyPro-HA™配方)与乐华娱乐的明星IP资源,试图打开市场突破口。

然而,合资模式未能解决根本问题。乐华娱乐虽拥有庞大的明星流量池,但其核心能力集中于娱乐营销,在母婴品类运营、专业渠道建设上经验不足。华熙生物虽具备技术研发优势,但在母婴市场的品牌教育、渠道深耕方面仍需时间积累,双方能力错位导致协同效应不足。

从市场数据看,润熙禾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华熙生物旗下四大核心品牌(润百颜、夸迪、米蓓尔、肌活)。此前有数据显示,其天猫旗舰店销量长期低迷,产品评价数量稀少;京东平台官方店铺商品展示不全,用户互动冷清。

C2CC传媒X新妆调查发现,润熙禾品牌小红书、公众号、微博账号更新分别停滞于2024年12月、11月和10月,其中置顶微博仍为杜华代言宣传视频;微信小程序店铺商品橱窗清空,无任何产品在售;天猫、京东、抖音等主流、兴趣电商平台已搜索不到品牌官方旗舰店,仅少数第三方店铺仍有产品销售。

此外,华熙生物官网虽保留品牌入口,但产品介绍页面更新停滞于2023年焕新时期,最新动态缺失,侧面印证其战略地位的边缘化。

三、500亿规模,国货美妆如何抓住机会?

润熙禾折戟背后,折射出儿童护肤赛道正从粗放增长转向专业深耕的激烈变革,市场容错空间急剧收窄,资源与耐力成为品牌生存的关键筹码。而硬币的另一面,这个赛道依然涌动着巨大潜力。

有数据显示,Newpage一页2024年税后营收3.86 亿,今年预计稳过10亿+;贝德美单月 GMV破亿、单品销售额破 2.5 亿......这些品牌的爆发式增长,正印证着细分赛道仍存无限机遇。

回溯市场早期,耳熟能详的青蛙王子、郁美净、松达、小浣熊等儿童护肤产品多以"基础保湿"面霜为主,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随着市场升级,Newpage一页、红色小象、贝德美、海龟爸爸、戴可思、己出等婴童护肤品牌无一不是看到市场空白的机会,迅速崛起。

Newpage一页创始人刘明曾洞察到,婴童护肤行业虽然增长迅速但格局分散,蕴含巨大发展潜力;贝德美创始人吕泽桐通过母婴零售代理经历发现,新一代父母对产品品质和细分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长。

这些发现引导新品牌走上了差异化发展道路——专注细分市场,解决特定人群的精准需求。Newpage一页聚焦6岁以下婴童的抗敏感问题,深耕功效护肤领域;海龟爸爸瞄准儿童防晒市场空白,推出首款专为儿童设计的防晒产品。

这种精准定位策略助力它们在过去被强生婴儿、Aveeno艾维诺等国际品牌环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根据蝉妈妈数据,2025年上半年,袋鼠妈妈、海龟爸爸、润本、贝德美、一页拿下抖音婴童护肤TOP5,GMV均超1亿。戴可思、英氏、悦哺、薇诺娜宝贝挤前10,TOP10品牌中,国货拿下9个席位。TOP20榜单品牌中,国货占据17席。

其中,同样成立于2019年的海龟爸爸定位专业少儿功效护肤品牌,在短短5年时间内,跻身儿童防晒销量跻身“亚洲第一”;品牌整体累计人群资产高达1亿+。

当前,国货婴童护肤品牌正逐步打破国际品牌垄断格局,在部分细分领域已占据主导地位,行业话语权显著提升。这一突破为国货品牌的集体崛起注入了强劲信心。

据欧睿咨询权威预测,到2026年,我国婴童护理市场规模将逼近500亿元大关,其中婴童护肤品类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80亿元。市场正经历从单一的基础清洁保湿功能,向敏感肌护理、湿疹修复、专业防晒、高效驱蚊等多元化功效细分领域的快速拓展,呈现出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态势。

当前市场正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未来能否诞生下一个"十亿级玩家",将取决于品牌能否在细分领域构建足够深的技术护城河与用户信任壁垒。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