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店落地!京东正式杀入线下医美

医美混战升级。
7月14日,京东健康旗下首个线下医美自营诊所"京东医美(亦庄店)"在北京亦庄悄然开业,京东正式切入线下医美赛道。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刘强东今年6月公开强调"未来会有美容、医美等场景供应链"后的首次线下实践。
在医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的当下,京东这一动作将与美团、新氧形成正面交锋——不同于美团纯平台模式,京东选择"自营+平台"双轨并行,试图以供应链优势破解行业乱象。但仅凭供应链这一张牌,京东真能在竞争白热化的线下医美市场撕开一道口子吗?
一、京东医美线下首店落地北京
京东医美(亦庄店)并未独立开辟新区域,而是嵌套于京东健康综合门诊部(亦庄店)1层,以"轻量化"姿态切入线下市场。目前主要提供美白嫩肤、水光美塑、除皱瘦脸、光电抗衰4大基础轻医美服务。
虽覆盖品类齐全,但具体产品线仍显单薄——市场上热门的"童颜针"、“提升针”等再生医美产品未出现在服务列表中。门店负责人透露,后续将逐步上线这些产品,当前以风险较低的基础项目为主。
价格策略上,除热玛吉、美国除皱瘦脸100U、八代M22巨星超光子抗衰等项目外,多数产品定价在千元以下。比如,DPL黑金光子面部全模式标价559元,抗糖水光冭活459元,海月兰胶原微针抗老379元,水光美塑单次疗程899元,与头部机构促销价相差无几。
据门店介绍,目前页面价格均为员工内部价,此后有可能会进一步上调价格。但这一表态也暴露出京东医美的现实困境——在线下医美市场早已进入"价格战+服务战"的双重内卷阶段,仅靠所谓的"低价"标签难以打动消费者。
C2CC传媒X新妆打开京东App发现,搜索"医美"即可直达自营旗舰店,微信小程序同步开通。但旗舰店流量表现惨淡,粉丝数仅250余人,部分项目销量不足10件。实际上,亦庄店已试运营两个月,此前仅对京东内部员工开放,尚未启动大规模宣传。
亦庄店的落地,本质上是一场"以小博大"的实验——用最小化的成本验证线下医美服务的可行性,为后续扩张铺路。据悉,京东医美计划9月30日在北京国贸万通中心开设第二家门店,届时或将开放更多服务项目。
但问题在于:当互联网巨头的流量红利遇上线下医美的"重运营"特性,京东能否在"供应链优势"之外,找到破解消费者信任难题的钥匙?
二、京东医美,谋划多年的系统性布局
今年6月,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就在一场分享会上强调了京东"每三年扩张一次"的核心战略:"京东的本质是供应链,做外卖的关键也是抓供应链。"他进一步透露,未来京东将构建美容、医美、医院甚至生活服务等多业态的供应链体系。
这场被刘强东定义为"供应链驱动"的医美布局,实则是一场谋划多年的系统性工程。据公开信息,京东医美战略可分为三个递进阶段:
1、平台搭建期:流量入口的初步卡位
京东健康与新氧合作共建的医美频道于2021年9月正式上线,标志着其线上布局的起点。这一阶段的核心是通过平台化运营快速聚合资源:引入超2000家认证机构,覆盖全国千余家门店,提供线上问诊、方案定制等服务。
彼时,京东医美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流量从哪里来"的问题——借助新氧在医美垂直领域的专业积累,以及京东主站的流量优势,构建起初步的用户触达网络。
2、供应链整合期:直连上游的品质革命
当平台搭建完成后,京东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2023年起,京东健康与艾尔建、华熙生物等头部上游厂商达成直供合作,构建正品溯源体系,覆盖鼻部整形、皮肤美容等超万个SKU。
这一阶段的关键动作是打破传统医美行业"层层加价"的供应链痛点——通过直连厂商,京东既能保障产品正品率,又能以更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2024年底,京东健康成立消费医疗业务部,由杨文罡带队对各大医美机构进行线下调研,为自营诊所的落地做准备。
3、线上线下融合期:从流量到服务的闭环构建
进入2025年,京东医美加速向服务实体渗透。
3月,子公司北京京东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成立,"京东医美"商标正式获批;5月,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美容护肤门诊上线,聚焦痘、疤、斑、纹、疮、痣等损容性皮肤问题,提供全国三甲医院医生7 * 24小时在线服务,平均30秒接诊;7月,线下医美自营诊所亦庄店正式开业,完成从线上问诊到线下服务的全链路打通。
从平台合作到供应链整合,再到服务实体落地,京东医美的布局呈现出清晰的"三步走"特征。但在这场数千亿市场的争夺战中,供应链优势能否转化为线下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线上流量与线下体验如何真正实现无缝衔接?这些问题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三、医美混战,京东如何突围服务困局?
中国医美市场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已达2804.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4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在这片千亿级蓝海中,互联网巨头凭借差异化策略强势入场,传统医美机构却在价格战与流量争夺中艰难求生。
线下医美机构长期依赖价格战吸引客源,甚至因"产品击穿市场价"引发上游厂商强烈反弹。以薇旖美为例,厂商指导价6000元/瓶的产品,在美团"百亿补贴"活动中被压至1339元/瓶,价格倒挂引发锦波生物公开抵——直指部分参与促销的商家存在未授权销售问题,暴露出低价竞争背后的窜货乱象。
面对行业乱象,京东、阿里、美团等巨头以不同路径切入市场:
具备生态协同优势的阿里,构建了"线上+线下"医美服务矩阵:线上依托天猫流量优势聚合美容机构,并打通跨境通道引入赛诺秀等国际顶尖医美设备品牌;线下联动口碑平台与伊美尔、美莱等头部机构打造"安心美"联盟,覆盖136个城市,以标准化服务和透明定价推动联盟机构复购率提升至65%。
美团医美聚焦流量入口定位,与京东、阿里自营模式形成差异化。2019年独立医美业务部后,通过2023年上线"北极星医美榜""司南医师榜"建立专业评价体系,2024年接入近3000家机构并设专属入口,2025年7月更推出"领航计划"深耕下沉市场。
医美互联网平台新氧同样凭借流量优势加速布局线下。自2023年5月开设首家自营诊所以来,新氧两年内已在全国9个城市落地30家机构,并探索加盟模式以抢占市场。
当互联网巨头携流量与资本强势入场,京东医美的扩张之路亦面临双重核心考验:
一是运营模式转型难题:不同于电商业务的物流优势,医美服务依赖线下交付,网点扩张需持续重金投入;
二是供应链优势转化瓶颈:虽可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但医生技术能力与标准化服务的矛盾难以规避。此前就有医美机构负责人指出:"医美不是标准品,医生的审美与操作水平才是核心竞争力。"
在这场变革中,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而这场变革的本质,是互联网效率逻辑与传统服务本质的激烈碰撞。当供应链优势难以直接转化为服务溢价,京东需要回答的核心命题或许是:在医美这个"信任密集型"行业,究竟该用怎样的姿势落地?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