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变成营销故事,美妆产品功效认证之路该如何走?

真伪如何鉴定?
据《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功效宣称调研报告》显示,72%消费者认为化妆品功效非常重要,65%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重视功效数据验证。
然而,在功效护肤市场迅猛发展的今天,产品功效的“真伪”,成为横亘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一道无形高墙。市面上充斥了不少“科学成分”与“黑科技配方”的营销叙事,然而,缺乏系统性科学链路支撑的产品,让许多消费者因"看不懂检测报告",在"成分表很漂亮“”花里胡哨的宣传”上踩过雷,在信任的裂缝中一次次失望。
前段时间,“大嘴博士”与巨子生物就其明星产品中是否添加重组胶原蛋白的“口水战”,6月23日巨子生物发布官方声明,回应承认现有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在某些方面已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欧莱雅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RhCol-III)注射液的临床研究中,仅使用了6名志愿者,被质疑研究样本少,更是引发了对于美妆产品的热议。
美妆产品的功效认证,到底谁说了算?
品牌如何自证?
第三方平台功效测试能不能相信?
相关部门的抽检和消费者使用测试,重要吗?
一系列的问题,横亘在美妆品牌和消费者之间,而功效验证和科学传播,成为了当下品牌亟需“恶补”的功课。
01
开卷功效自证,破局功效“假”宣传
国家药监局于2021年4月8日发布,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中提到,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评价依据包括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消费者使用测试、实验室试验、文献资料或研究数据这4种不同层面的证据。
据悉,对于功效性护肤品而言,实验室级别的实验数据,在产品研发初期能够发挥探索性作用,但更具科学性、权威性的效果验证,还是临床人体实验。
在人体功效评价中,也有不同的循证等级:多中心研究>单中心研究,随机对照(RCT)>非随机对照,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小样本非随机对照实验。对于功效性护肤品而言,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临床研究循证等级较高。
目前,国内外化妆品企业是如何自证产品功效的呢?
一、自建功效检测安全保障体系,做好品质把关
头部国货企业,纷纷选择自建功效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严谨的功效护肤科研体系。
1、薇诺娜:NUTE原则,新一代功效护肤科研体系
2025年4月,薇诺娜率先提出并实践了以NUTE原则为核心的新一代功效护肤科研体系:
从真实临床需求出发(Need),
以独特机制创新(Unique)为驱动,
借助多学科科技赋能(Technology),
最终以循证医学标准验证(Evidence)作为落地依据,构建起一条严密闭环的科学证据链。
以今年推出的薇诺娜新品银核霜与银核精华为例,在上市前,就完成了由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牵头的科学临床实验。
据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与化妆品研究室执行主任谈益妹介绍,他们针对新品开展了随机、半脸对照试验,以及分龄分组研究,通过敏感性皮肤受试者实测+仪器检测+医生评估,实证薇诺娜新品具备安全、精准敏肌抗老功效。此外,还携手皮肤学界专家发布了《敏感肌抗老科学图鉴》,整合全行业产学研智库资源,超万例临床样本,深度揭秘敏感肌“越敏越老”恶性循环真相,推动敏感肌抗老从“经验主义”迈向了“循证科学”。
植物科技、循证医学、皮肤科学,是薇诺娜三大支柱,以临床病历本的严谨标准做产品,用医学证据说话,用科学体系做品牌,最终以“新标尺+新故事+新指南”的完整模式,薇诺娜打通了功效护肤从科研到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2、华熙生物:成立人体功效实验室
2018年10月,华熙生物就在上海建立了护肤品研发中心,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新型技术研发、功效及临床分析检测等功能模块,并设有十多个研发工作室,为护肤品的研发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2019年,上海研发中心成立了人体功效实验室,拥有国内一流水准的功效测试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进行化妆品相关法规列出的18类功效评价项目,还能持续不断进行新的功效评估模型和方法的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华熙生物还通过数智二维码追溯系统,不断加强对新产品引进管理、供应商管理、原辅材料认证、生产制造控制、实验室管理、仓储运输管理等关键要素风险控制。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库到最终产品装箱、发货信息都录入,做到“点”(单支产品)对“点”(装箱容器)的直接追溯。
同时,其每年还进行正向、反向的追溯模拟测试,确保产品在生产和上市后的整个生命周期可追溯,贯彻落实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二、第三方权威认证,以实测数据验证功效
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探索“公开透明”的功效认证模式,主动公开产品,从原料筛选、配方研发到功效验证的全链路数据,甚至邀请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介入产品功效测试,将实验室数据、真人实测报告等关键信息,向消费者全面开放,这种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打破传统“暗箱”操作。
例如,专注科技护肤39年的COGI高姿,2025年5月,在社媒平台该发布了一条视频——高姿联合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开启面膜人体功效测试,通过34位不同年龄段、不同肤质的女性,经28天真人实测,证实其蜂巢水库面膜具备补水修护的功效。
这一方式,是目前诸多美妆品牌选择的功效认证方法,同时越来越多的品牌对此进行传播。
三、“数字产品护照”,为商品溯源提供另类选择
“数字产品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简称DPP),相当于有形产品的虚拟档案,该产品从成分来源到制造生产背后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相关资料,消费者都可以通过DPP了解。
2024年,资生堂旗下品牌Ulé推出新品C-Bright精华,是美妆品牌中首批布局“数字产品护照”的品牌,客户下订单后,可以通过确认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在Ulé的网站上进行访问,里面仅记录了原料采购的产地与质检报告,以及成分功效的验证数据。
这种将功效认证与产品溯源深度绑定的模式,既满足了法规对功效宣称“有据可查”的要求,也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唯一性与不可篡改性,彻底杜绝虚假功效信息的篡改风险,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更可靠的信任桥梁。
四、检测机构技术创新,以实现市场良性竞争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检测机构入局、化妆品公司自己建立检测中心,市场逐渐饱和,供过于求容易导致恶性竞争,价格战、速度战等竞争手段层出不穷,但也有检测机构利用技术创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今年3月,博溪生物发布《AI赋能之化妆品修护功效评价的智能升级》一文。其中提到,在化妆品修护功效验证中,细胞划痕实验是一种直观且高效的体外测试手段,而博溪检测则在传统的静态分析上进行创新,构建了活细胞动态成像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引入AI、图像智能识别算法与热力图技术,通过全时程、单细胞、多维度的数据采集,为修护类产品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多维度数据支撑及消费端可视化的科学素材。
从权威机构的严苛实测、企业自建体系的自主把控,到数字化工具的创新赋能、检测技术的迭代升级,美妆行业正以多元路径打破功效认证的困局,功效评价正在从被动合规走向主动进化。
02
从相关法规完善到监管抽查,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除了企业自证,国家层面针对化妆品功效宣称的监管体系,正以“年度递进式”政策迭代构建起科学治理框架。
2021年作为监管转型元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首次确立风险分级管理原则,将祛斑美白类等产品纳入特殊化妆品严格注册管理,同步要求所有功效宣称必须具备科学依据,条例涵盖了化妆品的管理、注册、备案、监督等内容,从立法层面斩断“虚假宣称”的制度漏洞。
同年5月1日,配套实施《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首次明确功效评价的全流程标准,要求特殊化妆品如美白类必须在药监局许可机构完成最高等级功效试验,普通化妆品也需通过文献调研或实验室数据支撑宣称,标志着我国化妆品监管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行业进入“数据合规”时代。2022-2024年政策进入细化执行阶段。
2022年,《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实施,将功效合规延伸至消费触达端,强制要求产品标签标注功效依据摘要(如检测报告编号),使抽象的实验室数据转化为消费者可见的“合规身份证”。
2023年发布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技术导则》则创新性提出“等效评价”机制,允许同系列彩妆产品共用功效数据,在减轻企业检测成本的同时,避免行业陷入“重复检测内卷”,这种“严监管+巧优化”的政策设计,体现出监管层对行业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
2024年,国家药监局等部门密集出台化妆品监管政策超30项。其中重点聚焦在功效宣称规范化——上海、浙江等地出台广告合规指引,禁止普通化妆品宣称“敏感肌适用”等特殊功效,打击虚假宣传。以“地方细则+中央立法”的协同模式,织起严密的功效宣称监管网络。
2025年政策向风险预警纵深推进。今年4月,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对可能影响化妆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并对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判和有效处置,为制定化妆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和化妆品标准、开展化妆品抽样检验以及化妆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从“事后处罚”到“事前防控”的监管升级。
从分类管理到标签规范,从检测技术导则到风险监测,这套政策组合拳不仅将行业合规门槛从“营销话术竞争”拉回“科研实力竞争”,更通过政策协同催生美妆行业生态的重塑。
03
美妆行业功效评价的三重价值
功效评价,正成为重塑美妆行业价值链条的核心驱动力。
功效类化妆品从研发、注册、生产到上市等过程中,往往要通过许多关卡:
1、研发阶段,运用各项技术实现功效可视化,如冷冻电镜证实成分抗氧化机制,自建实验室缩短检测周期、降低成本,并通过体外测试和人体测试,验证原料的功效性,还要对原料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2、注册阶段,企业需提供注册或备案原料信息表、研制报告、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安全性评价资料、安全性评估报告等,按规提交《功效宣称依据摘要》,并在标签标注检测编号;
3、生产阶段,化妆品生产企业向相关部门提出化妆品生产许可申请,提交证明材料等资料,并依据注册批准的配方和生产工艺,进行生产设备的调试、生产人员的培训等工作。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点严格把控;
4、新品上市阶段,要进行出厂检验,设计和制作符合法规要求的标签和包装,上市后进行全渠道透明化布局,旗舰店设专区展示原料溯源、检测过程等,线下门店开展场景化检测,并结合用户使用反馈和投诉意见,从而升级产品。
……
这一步步的合规合法,都将推动找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新品上市,提升明星产品的复购率,检测机构加速技术迭代,形成“研发-检测-消费”的可信闭环。
于消费者而言,透明化的功效认证体系如同“消费决策的显微镜”,让每一项产品宣称都能经得起数据与技术的推敲。通过DPP数字护照、第三方实测报告等直观信息,消费者得以穿透营销话术,真正掌握产品价值与自身需求的契合度,从而推动美妆消费市场从“盲目跟风”转向“理性决策”。
对品牌而言,功效评价体系的完善既是挑战,更是转型升级的契机。那些依赖虚假宣传“割韭菜”的企业将被加速淘汰,而具备研发实力与创新思维的品牌,则迎来黄金发展期。
5月14日至18日,美国年度美容医学与激光教育研讨会(SCALE)举行,雅诗兰黛品牌于会上正式发布即将上市的雅诗兰黛新特润修护抗皱紧塑眼霜及明星产品小棕瓶精华的突破性临床研究成果。
雅诗兰黛最新研究揭示了细胞节律同步、睡眠不足和面部动态表情对皮肤屏障功能、保湿功能及可见老化痕迹的影响机制, Draelos博士和Lain博士发布了雅诗兰黛基于上述影响机制的创新性干预措施方案,并发表了两项临床试验成果。
雅诗兰黛创新产品开发与科学领导力高级副总裁Jennifer Palmer提到:“近期,雅诗兰黛开展了百人临床睡眠剥夺实验,发现小棕瓶能在仅仅三个晚上的时间就修护并改善因睡眠不足导致的肌肤问题。”Draelos博士也表示:“在12周临床观察中,受试者的动态鱼尾纹、眼下细纹及上颊皱纹均显著减少,最快两周即可观察到明显改善效果。”
雅诗兰黛始终坚持深入昼夜节律、皮肤健康与抗衰老研究的交叉领域,通过自主研发与精准检测,不仅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更以技术优势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壁垒,这印证了“真实功效+透明认证”正成为品牌破圈的关键密码。
在此背景下,美妆企业正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向“功效科研+数据服务+体验营销”的综合型发展模式转型。
放眼行业生态,功效评价的革新正在催生全新的协作网络。监管部门通过动态调整政策和定期抽检,构建起“标准制定—监督执行—违规惩戒”的全链条管理机制;美妆品牌与检测企业借助AI、区块链等技术,持续优化评价方法与效率。这种多方协同的生态系统,正将美妆行业推向“科学驱动、数据说话、透明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未来,当功效评价真正成为行业基因,虚假宣传的迷雾终将消散,随着技术与监管的协同深化,功效认证或将成为驱动品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动能,让优质产品真正凭实力“出圈”,让消费者安心“买单”。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