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战略合作!珀莱雅终于下手了

以生物技术探索美妆科研新突破。
作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合成生物学正重塑全球美妆产业格局。
近日,珀莱雅股份与Bota Bio恩和生物(简称“恩和生物”)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标志着中国美妆巨头珀莱雅首次与合成生物学企业达成战略级联盟。
双方将以AI驱动的生物制造技术为核心,在化妆品原料研发、生物医美材料创新及绿色生产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试图破解传统美妆产业的技术瓶颈。
这场看似寻常的签约背后,实则暗藏玄机:当国际美妆巨头欧莱雅、资生堂早已通过合成生物技术重塑原料供应链时,珀莱雅的入局是否意味着中国品牌终于找到了弯道超车的密钥?而“恩和生物”这家前沿生物科技企业,又将为国产美妆注入怎样的颠覆性力量?
一、
头部玩家的战略棋局
面对全球美妆行业科技化、绿色化转型浪潮,国货美妆头部企业珀莱雅一直将开放合作作为破局关键。
此次与恩和生物的战略合作,旨在整合双方核心优势,珀莱雅的市场洞察与研发积淀,叠加恩和生物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壁垒,共同构建生物基功效活性成分的创新矩阵,加速生物材料研发与多元场景落地,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可持续的美妆解决方案。
恩和生物打造的Bota Freeway® Biofoundry平台,依托AI驱动的自动化菌株开发体系与产品转化系统,构建了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闭环。此次战略合作聚焦三大战略维度,直击美妆行业痛点。
技术端,针对美妆行业高端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合成生物学正通过技术革命重构原料生产模式。此次合作,双方将依托合成生物学重构原料生产范式,通过AI赋能的精准、定制化原料开发与标准化技术输出,推动中国美妆产业从技术“跟跑”迈向“领跑”。
需求侧,双方将通过深度协同,把以技术转化为核心驱动力,深度挖掘消费者多元护肤诉求,打造兼具安全性、功效性与环境友好性的创新产品。可持续发展层面,双方将共建绿色生产体系,通过生物制造替代传统工艺,降低碳足迹与资源消耗,引领美妆行业低碳转型。
基于"技术升级-需求洞察-绿色转型"的三维合作框架,珀莱雅与恩和生物的战略部署已清晰勾勒出美妆产业变革的路线图。
对于此次合作,恩和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崔好博士表示:“恩和生物致力于通过生物设计和生物制造,推动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转变,为个护日化、食品营养等各领域提供工业解决方案和高质量产品。恩和生物将开发新的生物技术,为珀莱雅提供更多定制化的创新原料和场景应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科技创新始终是珀莱雅的战略内核,我们持续构建全球化研发布局,以科技力赋能产品力,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珀莱雅股份总经理侯亚孟亦表示,期待合作后实现生物技术赋能美妆产业的新突破,引领美妆产业的可持续创新。
显然,此次合作进一步强化了珀莱雅"科技力赋能产品力"的战略内核。
根据珀莱雅最新财报,2024年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21%,且连续三年实现双位数增长。自研原料燕麦发酵液已成功支持珀莱雅品牌“循环系列”面膜新品上市。藜麦发酵液、木蝴蝶籽提取物已完成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将于2025年用于支持品牌产品上市。
在“自主研发+开放创新”的模式下,珀莱雅积极与全球顶尖实验室、原料商以及多个领域内的领军企业展开深度合作。
前不久,珀莱雅股份与帝斯曼维生素(上海)有限公司(DSM)、亚什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Ashland)续签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与前者延续3年合作,深化多肽、维生素及其它护肤活性物原料上的协同创新,并在消费者洞察、全球市场拓展等维度展开持续合作,推动美妆产业创新升级。
二、
合成生物领域的隐形冠军
能够成为首家与珀莱雅达成战略级合作的合成生物学企业,恩和生物到底有什么来头?
2019年成立于杭州的恩和生物,是一家以“生物设计重塑可持续未来”为愿景的全球性工业生物技术公司。自成立以来,其核心定位始终聚焦于全链条生物制造能力的构建——从生物计算与设计、高通量筛选,到实验室规模验证、工艺优化,再到中试放大与工业量产,公司打通了合成生物学从研发到落地的完整闭环。
2020年,公司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榜单,;2021年,登上美国化学会《C&EN》杂志“2021年全球值得关注的10家初创公司”名单。
成立仅6年,恩和生物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吸金1.45亿美元,创下亚洲合成生物领域的融资纪录。其投资方阵容堪称豪华:红杉中国、经纬创投、源码资本等一线VC押注其技术潜力,巴斯夫风投、美团战略投资等产业资本则为其商业化落地背书。
恩和生物的资本号召力,源于其"学术+产业"先锋的双核驱动型创始团队。
公开资料显示,CEO崔好博士拥有哈佛-MIT联合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曾入选《福布斯》“30 Under 30”;联合创始人卢冠达是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生物工程副教授,他参与创办的合成生物公司 Synlogic 已于纳斯达克上市。
这对"学界双子星"的组合,既握有突破性技术储备,又深谙产业化路径,形成"技术突破-商业转化"的黄金闭环,这正是国际资本押注恩和生物的核心逻辑。
在创始人团队主导下,恩和生物的科研实力不容小觑。其自主开发的Bota Freeway™平台,整合了AI设计、酶/菌株工程、高通量筛选、自动化发酵与大规模生产,已成为国内少数能实现高通量工程菌株开发与产业放大的技术平台。
截至目前,恩和生物已公开合成生物相关发明专利超30项,专利布局紧密围绕“多肽类功效成分、类激素活性分子、胆固醇衍生物与维生素通路、表达系统与菌株平台”等。
业务版图上,其已覆盖食品、营养品、个人护理、动物健康四大领域。
在个护领域,恩和生物成立了全资美妆个护原料子公司青然新护(yucca elements),多款生物同源蛋白类、高能植萃类个护原料已相继上市,并应用于国内头部护肤品企业的产品中。循环新生原料——璞生™云南小果咖啡肽,也有待上市。
与此同时,恩和生物正在加大与美妆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将合成生物技术转化为创新原料解决方案。
去年年底,其与百雀羚携手,共同探索如何将生物技术与东方美学相结合,打造出既符合消费者需求又具有独特东方韵味的美妆产品。今年年初,与国际原料巨头Syensqo(前索尔维个人护理业务)建立五年合作,聚焦头发和头皮护理原料开发。
三、
美妆巨头的“生物军备竞赛”与中国机遇
恩和生物的崛起并非孤例。在合成生物技术重构美妆产业链的浪潮中,全球巨头与新锐势力正掀起一场关乎未来的"生物军备竞赛"。
1、国际巨头的生物战争,技术壁垒与生态布局
国际美妆巨头欧莱雅一般通过投资并购加速合成生物技术布局,旗下风投公司BOLD自2018年起聚焦生物技术与绿色科学,近4年累计10次出手相关企业。
其核心方向为:一是开发天然功效成分,如投资初创公司Genomatica利用发酵技术替代棕榈油;二是合成复杂天然产物,如与Debut合作生产多酚、生物聚合物等高性能、抗衰老成分。
2023年,欧莱雅首次押注中国创新企业杉海创新;同时,欧莱雅联合原料巨头赢创投资法国Abolis Biotechnologies,构建“上游供应+技术攻坚”联盟,加速生物基原料开发与可持续生产。
除欧莱雅外,不少美妆巨头也在不断加码合成生物。
2023年,拜尔斯道夫集团宣布收购比利时生物科技公司S-Biomedic的多数股权;德之馨宣布收购以色列生物技术公司Synergio少数股权……
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国际美妆企业试图掌握生物制造技术制高点,构筑可持续原料护城河。
2、国货势力弯道超车,从技术突围到生态反哺
面对合成生物技术引发的产业变革,国内美妆企业正以“技术投资+自主研发布局”双轮驱动抢占赛道。
华熙生物自2018年率先入局,押注合成生物技术将透明质酸提取效率提升4倍,将成本降低3/4,产能占据全球40%,不断推动下游透明质酸应用的大爆发。
巨子生物也运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成功研发出重组胶原蛋白,并成为全球率先实现重组胶原蛋白量产的企业。绽妍生物专研出重组贻贝粘蛋白、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等前沿成分,实现了技术壁垒的领先与突破。
今年3月,上海家化创新中心-合成生物的成立与启动,成为上海家化在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上的关键布局。
未来,中心将重点聚焦三大方向:一是致力于开发新型功效成分并探索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合成生物学途径;二是通过引入前沿科技和创新模式,突破传统研发的边界;三是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院校的紧密合作,打造开放创新平台,加速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
总结:当国际美妆企业以资本并购和技术封锁巩固优势时,以珀莱雅、恩和生物、巨子生物为代表的中国军团,正凭借独特的"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模式,撕开国际垄断的裂口。这种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突破,不仅印证了合成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潜力,更折射出中国美妆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嬗变。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0条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