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违纪”?这家国际美妆“裁员内幕”被爆

“潜规则”“违纪”?这家国际美妆“裁员内幕”被爆

失德又失意。

“专门找一些有年限的员工下手,查他们是否违纪违规。”

“同事被约谈后,直接让交接工作离职并且扣除当月工资。”

“我在丝芙兰工作了12年,现在40多岁了突然被解雇。”

近期,关于丝芙兰“优化人员”的发帖、讨论出现在多个社交平台,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和吐槽。仅小红书平台,丝芙兰离职吐槽新老板的笔记达5万+;丝芙兰拿违纪谈裁员的笔记也接近5000篇。

笔者注意到,多位自称丝芙兰员工的网友在笔记中均称,公司正在“裁员”,要求离职员工“主动”签违纪单、“辞退工龄较长员工”“被裁的员工未获得法定赔偿”等。

作为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的精品渠道商,自2005年落户中国大陆以来,丝芙兰曾一度是许多年轻人眼中高端与潮流的代名词。如今,却深陷隐形裁员风波,声名狼藉。风波背后,是丝芙兰在中国市场大写的“失意”。

裁员不讲“武德”

丝芙兰口碑正在“崩塌”

其实,丝芙兰裁员风波沸沸扬扬已有两三个月,发酵至今,负面舆论愈演愈烈。

△ 截图自小红书

一位在丝芙兰工作3年7个月的丝芙兰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告诉笔者:其在门店内日均销售排第一,却被HR煽情告知无法做同事了,并以用自己会员在门店积分为由,要求在违纪单上签名。而事实上,此前会员积分拼单都是店内允许的。

另一位被“约谈”过的丝芙兰员工在与笔者交流时表示,她在店铺工作近5年,业绩考核比较靠前。内部所谓的“违纪”,其实是指丝芙兰员工使用自己的会员积分进行购物拼单,而这种行为在过去是被默许的。

关于网友们在社交平台揭露的诸多“内幕”,记者则向多位丝芙兰门店工作人员求证。据了解,近期丝芙兰的确加大了对拼单、积分使用等行为的监管力度,一旦发现即被视为违纪,开除。而且,此次裁员行动波及全国门店,不少工龄长达十几年的老员工被直接开除。

不难发现,被约谈或者被开除的员工对丝芙兰这波操作不满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以往公司为了冲业绩,“默认”的会员积分、拼单等“潜规则”,而今成为“违纪”并清退的理由。二是平时兢兢业业冲业绩拼销量,到头来即便业务能力再强业被强行劝退,还不给合理赔偿。三是拿工龄十几年的老员工开刀,不讲“武德”。

丝芙兰不体面的裁员行为也带出了消费者心中的不满情绪。不少消费者吐槽:丝芙兰很抠,要赠品就像要了他的命一样;丝芙兰东西太贵,比专柜还贵;金卡每年消费7500才能保卡;服务态度很差,看人下菜,体验感也不行......

△ 截图自小红书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丝芙兰的投诉数量较多,主要涉及产品质量、门店服务差、退换货难等问题。

能够感受到,不论是在内部还是外部,丝芙兰的形象已经受损,口碑也在逐渐“崩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丝芙兰宣布,任命曾在耐克、尼尔森、京东等企业担任高管的丁霞为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并直接向丝芙兰亚洲区总裁Alia Gogi汇报工作。丁霞曾在上任时表示,中国高端美妆市场正处于下一个发展周期的关键阶段。

两年亏损超3.3亿元

丝芙兰中国的“集体困境”

裁员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往往是在企业面临经营困境、需要调整成本结构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时采取的措施。换言之,丝芙兰被曝裁员实则进一步证实了其当前面临的经营困境。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丝芙兰的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多方数据显示,丝芙兰中国市场在过去两年中累计亏损超过3.3亿元人民币。

具体来说,丝芙兰中国市场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其中2022年营收虽达到一定规模但净利润转为负数,亏损达1.91亿元;而到了2023年尽管营收有所回升但净利润依然未能扭亏为盈,亏损额达1.41亿元。

这表明丝芙兰在中国市场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和市场挑战。

在LVMH集团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财报中,丝芙兰所在的精选零售部门实现了个位数增长,但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北美、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强劲表现。财报中并未详细提及亚太地区(包括中国)的具体业绩情况,这亦难以掩盖该地区的业绩压力。

究其原因,丝芙兰业绩下滑与当下身处的大环境不无关系。

一是电商、直播电商、海淘、免税店等多元化妆品销售渠道的发展,给了消费者更多购物渠道的选择,同时,消费者购物方式也随之改变;二是国货美妆品牌的快速崛起,并积极开拓线下门店,对丝芙兰原有的那一盘货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不可否认的是,丝芙兰也在积极革新,例如全渠道策略、数智化转型、下沉三四线市场、与国货品牌合作、创新营销等。但这似乎并没有奏效。客观来说,丝芙兰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市场调研、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以及加强内部管理等。

其实,试图通过裁员来“降本增效”是一众国际美妆企业的普遍举措。

雅诗兰黛宣布作为2025和2026财年利润恢复计划的一部分,将裁员3%至5%,预计会波及1800-3000名员工。今年3月,联合利华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7500人,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5.9%,旨在实现成本节约近8亿欧元。

资生堂虽然未直接宣布裁员,但在近两个月通过强制员工待岗、转签新公司合同降低福利待遇等方式,间接实现了裁员效果(具体可点击C2CC传媒相关报道《被爆“不转签强制待岗”!资生堂转型阵痛》)。拜尔斯道夫、希思黎Sisley等国际美妆品牌也都被曝出裁员消息,显示出整个行业在面临困境时的共同选择。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曾经高傲的丝芙兰能否继续“拿腔拿调”,我们需要打个问号。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