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糖量”或成功能性软糖的最大隐忧

“含糖量”或成功能性软糖的最大隐忧

一颗富含维生素和营养成分的小熊软糖,便是当下营养保健品市场中的热门选手。

过去一提起营养补剂,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那些难以咽服、带着坚硬外壳的各式药丸。然而,当下软糖已然成为营养保健品中的重要类别。

媒体The Guardian曾报道,自2019年起,药丸形态保健食品的销量,正式落后于非药丸形态的营养保健品。Nielsen IQ数据显示,功能性软糖市场不断扩增,在过去四年里,该市场销售额增长了70%。在一年的时间里,功能性软糖销售额达将近18亿美元。

投资银行Raymond James总监Mark Lacy解释道,软糖老少皆宜,始终会是人们的第一选择。与胶囊类产品相比,软糖更容易触动消费者。

Nature Made功能性软糖

然而,功能性软糖的含糖量,却是这类产品暗藏的一大隐忧。

多数情况下,为了保证成品的软糖形态以及口感,厂家会在产品中加入糖,或是其他替代品。因此,有些营养保健品的含糖量,甚至有可能比普通糖果还高。

例如,每份功能性软糖(通常为两颗)大概含有约1-8克的糖,但每两颗Haribo Goldbears仅含有约2克的糖(Haribo为经典软糖品牌)。

营养补剂品牌Lemme的联合创始人Simon Huck提到,软糖类补充品是不少人的入门营养保健品,因为软糖类营养品能提供更好的口味体验。根据他的观察,许多消费者甚至会将维生素软糖当作日常甜食。

事实上,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说法,女性每日最多只能摄入25克糖,男性则应将每日摄入糖量维持在36克以内。而一把全糖维生素软糖,轻松就能达到以上这两个数值。

因此,降低软糖含糖量,采用代糖配方开发低糖、无糖版本的软糖营养产品逐渐成为品牌们的必然选择。

营养补剂品牌Lemme在其最新的Curb软糖产品配方中,采用了一种代糖产品——阿洛酮糖。阿洛酮糖提取自无花果等水果,它拥有砂糖70%的甜度,但几乎没有热量,可作为低热量甜味剂。

然而,市面上部分代糖诸如阿洛酮糖、木糖醇实际上都有一定几率会对人体消化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尽管阿洛酮糖已通过FDA批准,但不少专家仍对其持谨慎态度。一些零售商诸如Whole Foods也已发布了禁止使用阿洛酮糖的规定。

而不少看好功能性软糖市场发展的品牌,则启动针对代糖产品的专研开发,试图从例如甜菊糖、罗汉果等中,找到既健康又有效的甜味替代品。据了解,创新,便是近年来代糖产品市场的一大关键词。

营养补剂品牌Lemme的Curb软糖

功能性软糖市场如火如荼,但“望而却步”的营养补剂品牌却不在少数。

Hum Nutrition是一家同时提供胶囊和软糖的营养补剂品牌,但胶囊类产品占据其业务的主要部分。Hum Nutrition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Walter Faulstroh表示,功能性软糖具有短板,软糖成品需要经过加热过程,这就意味着某些成分例如消化酶、益生菌无法加入配方中。

而尽管功能性软糖产品能带来井喷式的销售热潮,但很难保证热度会延续多久。Faulstroh表示,其产品苹果醋维生素软糖一度为Hum Nutrition带来了极高的销量,但随着热度减弱,后期这款产品的销量开始明显下滑。Faulstroh提到,成也软糖,败也软糖,软糖波动性很大,它既能带来病毒式传播和爆炸性的销售成果,但当热度消弭,潮水退去,功能性软糖的销量也会下滑得更加迅猛。

营养补剂品牌Hum Nutrition的苹果醋维生素软糖

Ritual是一家还未销售过功能性软糖的营养补剂品牌。其创始人Katerina Schneider表示并不排斥推出这类产品,但Ritual推出的软糖产品,会是一种能在功效上达到与片剂或胶囊同等水平的无糖版本。

虽然前文提到,越来越多的品牌有意或已然开始尝试采用代糖,进军软糖市场,但有的品牌却选择了与这场趋势完全相反的方向——不推出功能性软糖。

Love Wellness同样也是一家营养补剂品牌,其产品在Walmart、Target和Ulta Beauty等商店皆有出售。该品牌目前只有胶囊和片剂产品。

事实上,Love Wellness曾短暂售卖过功能性软糖,但Love Wellness创始人Lo Bosworth在观察过一段时间后,便决定不再出售这类产品。Bosworth解释道,很多功能性软糖含有5-8份糖,但一个只服用功能性软糖的消费者,只要每日服用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其每日糖摄入量就会快速提升。

在Bosworth看来,对比功能性软糖,胶囊和片剂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胶囊能容纳更大剂量,配方能添加多种成分,但软糖产品的配方往往无法容纳过多种成分。

营养补剂品牌Love Wellness解决胃胀气套装

软糖具有趣味性的外观和丰富的口感体验,是它快速占领营养保健品消费市场的一大原因。但感官上的愉悦也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大众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功能性软糖的隐忧势必也将不再是仅存于业内的“潜规则”。对营养补剂品牌来说,贴上“健康标签”的功能性软糖产品,将面临重重质疑与挑战。借助热度,结合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推出更具科学性的产品配方,才有可能真正立足于功能性食品市场,成为大众消费清单上的长青产品。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