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成美妆新宠,行业黑马创健医疗的高维竞争

重组胶原蛋白成美妆新宠,行业黑马创健医疗的高维竞争

创健医疗,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新星

在“成分党”的带动下,透明质酸、烟酰胺、神经酰胺、胶原蛋白等原本生僻的化妆品成分名词成为行业热词,功效性护肤品成为了行业新宠。

随着化妆品市场在成分领域的不断创新,本土化妆品原料研发企业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越来越多能够代表中国研发创新高度的“中国成分”开始强势崛起。

近年来,胶原蛋白(Collagen)成为国内化妆品行业备受关注的重点,其中以合成生物技术制备的重组胶原蛋白更是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未来,重组胶原蛋白在化妆品行业应用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越“透明质酸”,成为下一个功效性护肤品的成分爆品。

3月1日,在创健医疗首届美妆行业媒体见面会上,创健医疗CEO钱松展示了一组数据。根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21年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达10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4%,预计2027年有望增长至1083亿元。

钱松表示,目前国内重组胶原蛋白产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是全球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以及更多应用场景的快速落地,让中国化妆品在原料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

成立于2015年的创健医疗,是国内重组胶原蛋白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2022年8月,资生堂旗下的资悦基金领投了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健医疗),融资近2亿元;之后,创健医疗又与洁雅股份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发力重组胶原蛋白等功能护肤领域。

2023年1月6日,由创健医疗自主研发、生产的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获得INCI名称,被收入国际化妆品原料目录,标志着中国的重组胶原蛋白材料的应用范围,从医疗健康,向化妆品、医美等领域不断扩大,并让代表中国最具创新高度的原创原料成功走向国际化。

8年临床创新研发,实现从0到1的跨越式发展

与传统的胶原蛋白原料不同,重组胶原蛋白是一种由生物合成技术应用而生的新原料,主要应用于医疗和化妆品领域。

从华熙生物收购益而康,到锦波生物、巨子生物等相关企业的上市,再到资生堂领投创健医疗,提前布局美妆新型生物材料。众多化妆品玩家的入局,让重组胶原蛋白赛道成为一个全新的竞争风口。

虽然重组胶原蛋白的应用前景广泛,但其市场的技术壁垒比较高。重组胶原蛋白的合成过程主要包括表达体系的构建、发酵及纯化三个过程。高活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规模化等问题是目前国内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主要面临的难题。

重组胶原蛋白活性来自最优功能序列选择。据了解,创健医疗的重组胶原蛋白拥有多个活性点位,这是胶原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关键。创健医疗CTO李海航表示,创健医疗重组胶原蛋白具有100%人体同源、超长基因序列,以及多活性点位等特点,能够保证其高活性。

与动物源胶原蛋白相比,以发酵生物合成技术制备的非动物源重组胶原蛋白本身就更具安全性。创健医疗的蛋白全链路安全设计,包括:目标基因设计、工程菌种构建、高密度发酵和多级纯化,选用低内毒素的酵母菌表达体系,修复能力强,吸收性更好,也没有生物安全隐患。创健医疗经过多项实验验证和临床应用,证明其重组胶原蛋白的有效性,并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创健医疗CEO钱松

钱松表示,非动物源重组胶原蛋白除了没有生物安全隐患、没有过敏原等特点外,还有生产周期短,生产标准化程度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优势。目前创健医疗正在申请ISO14067企业以及产品碳足迹认证,身体力行推动可持续发展站战略。

目前,国内很多胶原蛋白企业都各自掌握了其核心的制备技术,但在实现量产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创健医疗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稳定发酵纯化技术,30吨级的发酵生产,是目前国内已知重组胶原蛋白发酵体量最大的生产企业。规模化的产能代表了创健医疗在胶原蛋白领域的研发生产实力,也保证了创健医疗具有更稳定的原料品质。

正如创健医疗CEO钱松所言,8年临床导向的胶原蛋白创新研发,让创健医疗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式发展。

4种重组胶原蛋白规模化生产,打造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

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很多企业主要拥有I型、III型两种,比如巨子生物、聚源生物等,锦波生物拥有I型、II型、III型三种,但创健医疗先后实现了重组I、II、III、XVII型四种以及小分子胶原蛋白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III型胶原蛋白是人体皮肤、筋膜、肌腱中的主要胶原蛋白,由于人类婴儿时期的III型胶 原蛋白含量最多,因此也将其称为“婴儿胶原蛋白”,是目前国内化妆品应用的主流原料。

随着年龄增长,胶原蛋白合成减少,同时,受外界环境刺激会促使胶原蛋白分解,导致皮肤出现色斑、皱纹、屏障功能受损等一系列皮肤老化现象。因此,胶原蛋白在抗衰老产品和舒缓修复产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创健医疗的重组III型胶原蛋白,拥有229个氨基酸超长基础序列,更多的整合素识别位点,保证更高效的细胞活性识别,可以有效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并增加胶原纤维含量;显著提高受损细胞活力,进行屏障修复。

众所周知,胶原蛋白属于大分子蛋白质,在透皮吸收上比较困难。创健医疗在重组III型胶原蛋白领域成功实现突破,研究出可量产的5kDa胶原蛋白序列设计方法,5K小分子,可以透皮吸收,达到胶原蛋白直补的效果。

创健医疗全球首个自主研发并实现规模生产的XVII型胶原蛋白是重组胶原蛋白赛道中的新秀,并于2023年获得INCI名称,被收入国际化妆品原料目录。

XVII型胶原蛋白是一种跨膜类胶原蛋白,主要位于毛囊球部的毛囊干细胞以及表皮和真皮连接处的表皮干细胞中。它为毛囊干细胞提供稳定的生态,驱动毛囊干细胞自我复 制,保持毛囊的正常新陈代谢循环,预防毛囊的老化,挽救皮肤衰老。

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可应用在主打毛囊修复、防脱发、延缓白发等洗护发产品中,也可以 在抗衰、舒缓修复类的面部护肤品中进行应用。

创健医疗的经营模式是构建重组胶原蛋白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以医疗器械的高标准,将重组胶原蛋白的应用场景逐渐覆盖到医药、组织工程、食品和化妆品等多个领域。钱松表示,创健医疗可以通过OEM合作,为用户提供医用敷料、化妆品的定制化开发和生产服务,提供更高效、安全的产品解决方案。目前,创健医疗已经与国内外众多的头部品牌、新锐品牌、OEM企业,以及医美品牌达成合作。

深度产学研结合,构筑重组胶原蛋白产业护城河

在当下内卷严重的化妆品研发市场来说,占领原料研发和生产的制高点,构建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为品牌用户提供独有的价值,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一条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在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创健医疗虽然创立才8年,却早已通过完整的知识产权布局形成自身的产业“护城河”。

目前,创健医疗具有2项PCT申请(注:专利领域的国际合作条约),10项授权发明,12项发明申请,36张产品注册证,60张正在申报的注册证,以及5个进入临床实验的三类医疗器械。

△创健医疗CTO李海航

创健医疗研发团队以海军军医大学外科学硕士李海航领衔,团队囊括了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材料等各专业的博士或硕士,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整个研发团队的50%以上;创健医疗拥有10000平米的研发中心,还与香港中文大学、四川大学、常州大学等高校共建健医疗联合实验室,推动产学研的联动与创新。

在临床试验方面,创健医疗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全国30个省份超过1000家医院长期合作,打通从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产业转化的全链路,推动高质量研发成果的落地。

另外,创健医疗还参与了重组胶原蛋白产业的各类标准制定。2021年,创健医疗作为《重组胶原蛋白植入物》团体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主导该团标的起草工作;202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并实施的《重组胶原蛋白》(YY/T 1849-2022)行业标准,创健医疗是起草单位之一;同年,又作为组长单位,主导了《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功效评价方法》标准的制定。2023年,创健医疗还将作为起草单位,推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YY/T 1888-2023)行业标准的发布。

全球重组胶原蛋白看中国。作为中国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的领导者,创健医疗接下来会把这个代表中国原料研发创新高度的成分,推向国际市场。据钱松介绍,创健医疗以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被收入国际化妆品原料目录为标志性起点,开展全球化布局,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纽约、韩国首尔、泰国曼谷等地设立营销中心。从今年下班年开始,会有多个国际化妆品品牌进入到创健医疗的合作体系当中。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多次提及合成生物领域。随着行业标准的正式实施,产业发展越来越规范化,再加上功效性护肤和医美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了重组胶原蛋白产业的发展浪潮,重组胶原蛋白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以创健医疗为代表的技术型企业,能否成为整个美妆行业的“巨星”,时间会给予我们答案。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