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大作战2.0开启,欲以创新的原料、技术之名破圈

新规之下抗衰大有可为。
在化妆品行业,抗衰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而且抗衰老作为刚需,正在原料、法规、科研力及消费者诉求不断升级之下,描绘出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福布斯数据认为中国抗衰老市场未来有1000亿的发展空间。
那么,在抗衰市场颇具发展前景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抗衰大作战才能抓住机遇,迎来新的发展?
或许答案在2022年8月16-17日举行的ICIC2022国际化妆品创新大会——抗衰大作战2.0中。
早在2021年的抗衰大作战中,ICIC就曾聚焦抗衰,以宏观环境、消费需求、市场趋势、法规政策四大板块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如今,抗衰大作战2.0则基于市场、法规、行业现状,聚焦法规监管、消费趋势等探讨原料创新与海外科技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此次会议具体会有哪些精彩之处?此番,C2CC传媒记者将结合现场大咖的分享进行分析。
创新无止境,
新规之下抗衰大有可为
会议伊始,上海日用化学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琼发表了致辞,此次会议会在行业专家们的分享下,描绘出抗衰行业的前景。“我相信创新的技术和原料也必将在新规之下,引领行业的未来。”
无独有偶,世界抗衰老协会秘书长R Glen Calderhead也在线上发来了对此次会议的祝福及对抗衰老市场的期盼。在他看来,抗衰市场的未来在我们的手中,而且未来也非常光明。
当然,这光明在中国市场上,是需要在新规之下描绘的。而功效与安全性评价则亦是美业的新驱动。
对此,广东省化妆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负责人郭清泉也颇为认同,他在进行《新时代化妆品安全监管的再认识》的演讲时强调,安全性是化妆品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性质,抗衰老产品更要遵守原则。“大家要有信心,守住安全底线,要赶路,先看路。”
另外,他还表示,作为监管部门其会配合化妆品新条例的实施和我国所处的时代,在监管工作中保持科学监管,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助推国家向智造强国迈进。
可见,新规之于化妆品行业虽有磨合期,但从长远来看,利于中国美业的长期可持续和正向化的发展。那在明白了政策法规与化妆品行业的关系之后要怎么做呢?
对此,花王研发战略总监、东盟化妆品协会安全及毒理副主席藤井健吉在演讲中分析了东盟化妆品法规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对东盟趋势的当前见解,例如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化妆品COVID-19感染风险管理、产品安全性和功效更新。
另外,此次会议上由上海拜丽思(BIOCELLINE)CEO梅鹤祥主持的《新规之下的品牌科技发展创新之路》嘉宾访谈中,来自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顾问刘玮、宜格化妆品集团首席科学家李慧良、德国拜尔斯道夫集团中国创新中心东北亚区首席创新官梅维平三人分别从自身经验出发进行了解答。
刘玮认为,首先要做功效验证,把结果实实在在告诉消费者;其次,差异化推广不局限于文字的差别,要看自身产品与其它产品真正的区别是什么。另外,他还强调这两点需要体现在化妆品的标签上,让消费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李慧良则表示,建立的产品评价系统是非常关键的。“当然这个过程中,要善意的跟某些法规去博弈,要自己寻找科学的方法,使得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形成足够差异化和获得消费者认可的足够的展示。”
在梅维平看来,目前化妆品行业走到了比较危险的地界,整天在谈功效,但是历史以来,化妆品行业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我始终认为安全第一,功效第二。大范围做功效不注重安全的做法是本末倒置。”
此外,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贾海东博士在会议现场,则从品牌自身的角度,给出了一个答案——美妆国潮下的品牌创新。
他表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为国潮发展提供了精神土壤,特别是90后与Z世代更强的自信与自我认同,助推国潮消费成为了新热潮。
那么,在国潮消费崛起的环境下,美妆品牌尤其是抗衰老品牌该如何突破与创新?如何参与国际竞争?
在此次会议现场,贾海东博士透露了上海家化会以2022年七大消费趋势——迈向文化自信、品质红利、全域市场、全新场景、世界舞台、社会责任、健康美丽为出发点,分享了品牌在研发、营销等层面的创新思考和经验,期望与美业人士共同推进美妆国潮下抗衰老品牌的发展和创新。
那么,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实现创新呢?
以技术、原料赋能,
助推抗衰突破创新
在ICIC看来,化妆品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就是研发和创新,而研发与技术是无边界的,创新是无止境的,若要实现创新,则需要技术与原料的赋能。
路博润皮肤护理事业部活性成分全球市场经理Bianca McCarthy在主会场上午场的分享中,就以化妆品行业的活性成分的未来为出发点,除了介绍多肽本身的功效之外,还透露了多肽设计和合成的各种改进,以期从成分和研发的层面,让原料供应商能够生产出更清洁、绿色和可持续的多肽,从而提高皮肤性能,助推行业正向发展。
而在技术专场中,可持续棕榈油圆桌倡议组织(RSPO)中国市场转型经理滕菲菲、水中银/小鱼亲测联合创办人及首席技术官陈雪平则分别进行了《RSPO如何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生物测评科技于抗皱紧致产品/原料的功效评价应用》的主旨演讲。
其中,滕菲菲从原料的创新的角度分享了可持续棕榈油的环境和社会意义、可持续棕榈油在中国双碳目标和绿色供应链构建中的作用。据她表示,将棕榈油正确应用于化妆品行业中,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转型。
而陈雪平则表示,从功效评测层面来讲,水中银/小鱼亲测可以通过鱼胚胎创新科技结合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生物大数据研究中心平台原料数据库,为行业提供“从消费者&市场洞察-原料管理-配方定制-功效测评-市场推广”,端到端、一体化的服务,继而提升企业产品与科研核心竞争力,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在主会场的下午场分享中,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顾问刘玮、巨子生物高级副总裁段志广、复旦大学生理学博士、「成分控」创始人兼主笔鲍峰、路博润个人与家居护理-亚太区皮肤护理高级市场经理曲向华、P&G首席科学家,P&G科学传播总经理高培、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知乎大V“胖博士” 乔舰、花王(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山崎律子等嘉宾也分别从自身所处领域进行了相关分享,以期在探讨中,为抗衰市场的赋能出一点儿力。
其中,刘玮认为,科学新发现可以推动皮肤健康科学的高速发展。是以,他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暴露组学、细胞自噬发生的机制及其条件、外泌体、皮肤微生物组学与微生态平衡等层面,进行了专业的分享,探讨了美容皮肤科学研究的进展。
段志广则分析了生物美肤的下一个风口——用合成生物科技打造重组胶原蛋白系列产品造福人类。
据了解,巨子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方面已有20多年的研究经验,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获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7个,系列新型医用敷料针对皮肤顽疾反复发作,可替代激素类药物,已在国内30个省市广泛应用,受益患者1000余万例。此外,代表性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可见,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巨子生物的成就显著。
但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因此,深谙此理的巨子生物希望更多的人加入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研究,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重组胶原蛋白外,此次高培分享的胜肽之信号肽研究历程和最新研究进展也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
据其透露,信号肽是胶原生成的核心片段。此前,宝洁已经跟供应商合作pal-KTTKS棕榈酰五肽-4,渗透性可以达到17倍之高。且这一成分经过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证实,目前该成分已被应用于OLAY超红瓶当中。
在特色原料上,此次会议曲向华分享了由佛罗里达礁区分离获取的芽孢杆菌微生物发酵而获得的特色原料。据其表示,这一原料可以用于保护特络细胞和增值的表皮干细胞免受心理压力,以保持皮肤的内部微观组织,并使得面部宏观结构更加接近和谐、对称的黄金比例,继而实现面容构筑之美。
而在抗衰成分上,鲍峰与乔舰则分别从神经美容成分的定义及应用、天然抗衰成分的应用及创新方向层面进行了分享。
鲍峰表示,只要是通过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信号传递),来改善皮肤的生理状态的成分,他都倾向将其归纳至神经美容成分。且在他看来,虽然神经美容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但是可应用于皮肤的任何产品中。
而乔舰则从新来源、新工艺等的角度畅想了新抗衰成分的开发方向。当然,关于此是需要研究与验证的。
要知道,任何研究或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亦如研究抗皱技术经验已超过30年的花王,也是通过一次次实验和积累,才获得了相应的方法与技术,帮助消费者们改善周围情况的功效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上述分享外,ICIC不仅于16日晚宴上为一些优秀企业颁发了ICIC科技创新原料奖、ICIC科技创新产品奖、ICIC科技创新研究奖、ICIC最受欢迎检测企业、ICIC科技创新原料金口碑奖、ICIC科技创新产品金口碑奖、ICIC科技创新研究金口碑奖等,还在17日的分会场打造了护肤抗衰专场、防脱护发专场、功效检测专场,以期从多角度探究化妆品行业未来的可能性。
正如前文C2CC传媒记者提到的那般,“技术与研发是无边界的,创新是无止境的。”这一点在此次抗衰大作战2.0的会议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或许,在这一场以“国际、科学、创新”为关键词,且用最专业的干货和最前沿的技术的会议中,美业从业者可以通过结合最新的监管动向、消费趋势与技术前沿,找到企业与品牌新的增长点,助力抗衰市场加速且稳定地走向扩张之路。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0条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