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商退出,美妆集合店“调色师”北京仅剩一店

从2020年1月进入北京市场到现在,新锐美妆集合店调色师如今仅剩下一家线下店。

记者走访各大商圈发现,北京的调色师门店目前仅剩新奥天虹一家。原位于伊藤洋华堂一层核心位置的调色师刚刚关店一个月,而富力广场B1层的调色师门店已经关了半年之久,该铺位即将被好特卖占据。悠唐购物中心的调色师店铺也即将更替为其他品牌。此外,丰台永旺梦乐城、新中关购物中心、东方新天地等商场的调色师门店也已悉数关闭。
据之前门店的一位负责人透露,关闭的多为加盟商运营的门店,唯一还在经营的新奥天虹门店是调色师在北京目前唯一的直营店。

双井富力广场原调色师门店
调色师是KK集团旗下的一个连锁美妆集合店品牌,小编注意到,该集团此前发布的招股书其实已经透露了调色师“强自有门店弱加盟店”的趋势,其中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调色师自有门店数量由59家扩张至129家,但加盟店从170家缩减到了111家。
针对调色师线下布局现状和市场战略规划等问题,小编以邮件形式向KK集团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复。
近两年的彩妆行业,HAYDON黑洞、话梅、调色盘、WOW COLOUR此类美妆集合店均在快速扩张,Little B、Only Write独写等品牌也开始加入彩妆赛道,注定了市场将加速迭代。
仲量联行发布的新消费品牌发展趋势中提到,2020年,北京零售物业市场中美妆类新开门店中受资本推动的品牌占比达42%。
与此同时,与调色师的集合店模式相似的番茄口袋、KKV、MUMU FAMILY等集合店品牌自2021年以来相继获得了融资。可见,当某一细分赛道短时间内被大量资本催热时,品牌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

新奥天虹调色师门店对面就是另一家美妆饰品集合店
在各大商圈,美妆集合店的密度越来越高,商品同质化严重。小编走访看到,今年初,芥么美妆集合店在大望路商圈开店,与芥么相距不远就是名创优品、丝芙兰等集合店。此外,北京SKP-S地下一层也开设了SKP自营美妆精选店。
仅北京朝阳合生汇一家商场,以美妆为主的代表品牌就有KKV、屈臣氏、丝芙兰、花相公等,除了美妆同行,BA饰物局、九木杂物社、The Green Party、酷乐潮玩等杂货、首饰类集合店也比比皆是,集合店行业的竞争情况可见一斑,分流也在所难免。

美妆集合店同质化较为严重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认为,彩妆集合店受欢迎的原因不只是将产品整合,而是传递的生活方式更符合当下年轻客群。美妆类商品不是必需品,但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这就需要商品有独特的设计、功能,并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
不过,集合店模式正不断被复制,品牌之间的可替代性也较强。赖阳表示,集合店的线下布局应该形成大小店结合的复合式发展,即通过一两家大型旗舰店展示品牌形象,再通过小店集合受欢迎的单品、贡献坪效,以此实现线下布局。同时,还要精选产品、提高产品更新率,让消费者在一个渠道内购买的商品能常买常新。这需要企业建立专业的团队研究时下年轻人的喜好、流行元素或者与品牌商联合开发潮流单品,与其他集合店形成差异化经营。

“集合店的线下布局应该形成大小店结合的复合式发展,即通过一两家大型旗舰店展示品牌形象,再通过小店集合受欢迎的单品、贡献坪效,以此实现线下布局。”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认为,企业应该精选产品、提高产品更新率,让消费者在一个渠道内购买的商品能常买常新。这需要企业建立专业的团队研究时下年轻人的喜好、流行元素,或者与品牌商联合开发潮流单品,与其他集合店形成差异化经营。
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副教授王鹏依然看好美妆集合店的发展:“在新消费浪潮下,美妆集合店面向的人群广,有较好的成长空间。同时,这类门店可复制性强、易于标准化管理,适合连锁加盟发展,后期回报率可能不断走高。”
王鹏建议,美妆集合店多数为小众、平价定位,这种网红店不应局限于线下营销,而是通过多元维度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品牌营销,形成互补态势,创造良好的口碑,才有利于增加客户黏性。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0条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