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sderma“开撕”杭州高浪,官方回应其“不实指控”

Sesderma“开撕”杭州高浪,官方回应其“不实指控”

合作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样,都需要给予信任的。

自从昨日(2019年6月10日),C2CC新传媒公众号发表了一篇名为《“1到100”易,“0到1”很难》的文章,揭开了“杭州高浪”与西班牙护肤品牌Sesderma因为合约而引发的事件,简单来说,就是近期Sesderma突然在其中国官网发布一则视频称:Sesderma在中国没有授权任何分销商,其公司在上海拥有自己的分公司,负责产品的分销和销售事宜。

随后高浪发布一则公开申明表示,“Sesderma和高浪双方合作开始于2017年,高浪作为sesderma品牌在中国地区的唯一授权代理经销商,全权负责该品牌在中国地区的品牌营销和市场业务,初始合作协议约定的独家授权期限为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2018年补签协议,独家授权期限更新为2018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合作协议约定,包括sesderma在内的任何第三方均无在授权区域内经销、销售的权利。”

一时间,二者的声明吸引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期间,小C也不断收到业内人士的反馈和评论。

其中,不乏曾有过类似经历的代理商、经销商。当晚,小C将文章分享至朋友圈后,就收到了一则“这并不是个案”的相关评论,也有代理商用“哈哈很正常”简单五个字回复记者。看似轻松的回答,但也透露出其合作期间,被一方“插刀”的无奈。

谈“契约”忙“弃约”?

这波操作貌似是“背后被放冷箭”

回过头来看,曾作为sesderma品牌在中国市场唯一授权代理经销商,如今却被单方面“毁约”的杭州高浪,又何尝不是被“背后放冷箭”呢?

原本以为,在杭州高浪公开声明后,双方的事情会告一段落,但“反转”出现了。

2019年6月11日下午16:12分,新注册不久的Sesderma赛斯黛玛官方微博发文称,“自合作以来,高浪华已显示出潜在的财务问题迹象。不仅产品付款多次延迟,而且对于高浪华公司的许多订单,是由多家非关联公司从不同的境外账户进行的付款。”这,是其官方宣称终止合作协议的原因。


△Sesderma赛斯黛玛官方声明图

此外,其还在该微博上强调,“公司是所有相关设施产权,知识产权和工业产权的唯一所有者。所有产品目录都标有我们的商标。此微博账号也是我们唯一官方认证微博。”

令人玩味的是,由杭州高浪注册的SESDERMA赛斯黛玛官方微博在2019年5月29日还在其官微做相关宣传。

△Sesderma赛斯黛玛(左)和SESDERMA瑟斯德玛(右)微博截图

而Sesderma赛斯黛玛官方微博审核时间是2019年5月31日,短短两天的时间,就将此前为其“打江山、开辟疆土”的合作伙伴给“一脚踢开”,一时间“契约”,变“弃约”。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发声的Sesderma赛斯黛玛,将在6月14日于上海召开新品发布会,届时又会有何言论“流出”?敬请关注C2CC传媒后续报道。

孔子《论语·里仁》篇有言:“德不孤,必有邻”。换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合作亦是如此,如果反复违约,丧失契约精神,那么,终究会有一天会品味出“德孤者必无邻”的苦涩滋味。

因此,在小C看来,无论是合作还是解约,都需要以“诚信”为基础,正所谓,“今日留一物,他日好相见”。

“德孤者必无邻合作”

合作、解约都需要以“诚信”为基础

实际上,在中国化妆品行业,像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比如,韩国MCC和其原中国总代曾上演的“分手”大戏。

据MCC品牌韩国官网显示,MCC由韩国彩妆企业VOV株式会社于2010年创建。有媒体资料显示,2010年5月,杭州春源贸易有限公司在接下MCC中国大陆地区总代理权后,门成立了独立子公司杭州喆仁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中国区市场的开发和管理工作。

据悉,在杭州喆仁贸易有限公司的运营下,MCC品牌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品牌年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覆盖CS网点2000多家。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MCC品牌在中国很快能开拓出更大的市场,在消费者也颇为喜爱的情况下,其发展颇具前景。

然而,2018年9月,MCC品牌方韩国ONE International公司和中国总代杭州春源贸易有限公司却忽然上演了一场“分手”大戏,不过,据了解,杭州春源贸易有限公司属于被“分手”,有消息称,韩方向杭州喆仁贸易有限公司下达了通知函,要求终止合作关系。

随后,上海媚彩贸易有限公司布一则声明显示称,“2018年10月,MCC品牌所属韩国(株)第一国际有限公司在华正式投资并注册了上海媚彩贸易有限公司,韩国MCC总部决定于2019年开始,由韩国总部下属的上海媚彩贸易有限公司负责全面展开MCC彩妆在中国市场的全渠道运营权”。

自此,两家公司分别为各自的品牌开始独立运作,成为了彼此口中不愿再多提及的“前任”。

除了MCC与原中国总代的违约事件之外,还有“爱丽小屋”与“伊蒂之屋”的案例。

作为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的品牌,ETUDE HOUSE目前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0余年的时间,其以粉红公主风格、潮流实用的化妆品深受女性消费者的喜爱。

据悉,ETUDE HOUSE中文译名为“伊蒂之屋”(中国代理大多称其品牌名称为“爱丽”,部分消费者有时又称其单品店名为“爱丽小屋”),上世纪90年代,由中国某代理商引进中国CS渠道,在其总代理运营下,爱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也或许是因为其发展得不错,2013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将单品牌店形式的ETUDE HOUSE引进中国市场,取名为“伊蒂之屋”,由品牌直营,在中国区开设单品牌独立门店。

据小C了解,之所以不选择已经成熟的“爱丽”作为中文名,是因为“爱丽”已经被中国总代理进行了商标注册。随后,爱丽中国总代与爱茉莉合约到期,品牌转回真正的直营,而爱丽原中国总代,则打造成立爱丽公主屋PK伊蒂之屋,开启了国产VS韩妆之争。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伊蒂之屋销售额大跌18%,报收259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43亿人民币),营业利润减少86%。而业内人士透露,真假难辨的爱丽小屋的也使更名后的伊蒂之屋在口碑上面临消费者的质疑和不信任。

从数据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品牌与代理商间两败俱伤的斗争。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本文不再一一讲述。

总而言之,合作共赢,不合,选择“和平分手”也无可厚非,但请切记:合作不易,且行且珍惜。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